资本市场与国企改革的良性互动,无疑是一种互相成就。近日,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袁野在中央企业控股科创板上市公司激励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鼓励中央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各方面优势,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资本市场愈发成为国资国企改革高效率推进的重要平台,并且其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技创新突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借助资本市场除了能助中央企业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做强做优做大外,央企、国企的积极上市也将有效反哺资本市场,为其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与动力。
为科技创新服务
事实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同时,今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启动,对于我国经济“顶梁柱”、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创新重要主体之一的中央企业亦提出更高要求。
比如,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方面,《建议》明确给出了四大方向,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袁野称,这些重大判断、重要决策、重大部署,为做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特别是做好科技创新激励工作既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遵循。未来,中央企业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产业链、供应链短板问题精准施策,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激励机制建设,强化关键岗位核心人才队伍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办法,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动力与活力。鼓励中央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各方面优势,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在刘兴国看来,借助资本市场的作用发挥,可以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机制形成和平台建设,可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可以多方位汇聚科技创新资源,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资源的多方位集聚,以及更快捷有效的创新成果商业化和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建设,无疑也将更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的突破。
助推器功能彰显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8日,在科创板196家已上市企业中,央企国资控股企业共有8家。此外,还有2家省属国资控股企业、2家地市国资控股企业以及4家其他国有类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上述座谈会的参会方之一、同时也是科创板首批上市企业的中国通号来说,在科创板上市无疑为其科技创新再次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
中国通号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上市一年多来,中国通号以人才、机制、平台为核心,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仅从专利方面来看,今年前9个月,中国通号共申请专利总数823件,较去年同期增长48.82%,其中发明专利480件,较去年同期增长87.5%。
“可以看到,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优等生’,央企借力资本市场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发展质量,从长远来看,其对于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均将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刘兴国表示,这也就不难理解缘何国资委多次鼓励央企、国企积极上市,或借力资本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结合10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来看,其中明确提到,要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发挥证券市场价格、估值、资产评估结果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刘兴国预计,未来,资本市场在助力深化国企改革方面,将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快推进国企民企双向混改的实施;二是助力国企通过并购重组与资产出售等方式完成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三是推动国有企业规范改制,进而实现公司治理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首席分析师叶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体上看,得益于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和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完善,且行业竞争力也较强,预计以上市公司为抓手的国企改革有望成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的重要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