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摩根士丹利就“2021年中中国经济和市场展望”主题举办线上分享会。该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回到疫情前的潜在增速水平,尽管全球通胀卷土重来,但中国在这方面的压力会小于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滞胀问题。
具体到市场策略上,摩根士丹利对中国股市持中性偏谨慎预期,当前的市场价位已经很大程度反映了企业盈利的正面预期,在信贷趋缓和强劲需求间,市场流动性存在缺口,而现阶段市场整体估值并不便宜。
下半年经济回到
疫情前潜在增速水平
“今年中国经济的主题词是‘聚焦长远、俏也不争春’。开始聚焦于固本培元,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在回归常态,稳步地退出刺激、防范资产泡沫,同时完善和加强监管。未来经济会逐步迎来再平衡,借着出口的东风,消费和投资动能会逐渐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轨迹。”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
他认为,中国经济恢复的持续性会继续保持,下半年和明年经济依然会回到疫情前的潜在增速水平。
而这主要来自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两方面贡献。“从酒店预订、电影票房和机票预订等先行指标看,三季度消费服务业会进一步复苏,而且最近中国明显加快了疫苗接种速度,这都有利于消费的复苏。另一方面,由于强劲出口带来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对制造业投资的信心在复苏,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处于9年来的高点,全球疫情的反复让出口订单继续向中国转移。”邢自强说。
通胀问题是当前市场非常关注的话题,邢自强表示,全球通胀卷土重来,而且本轮通胀与此前不同,很可能是比较长期的结构性通胀。美国经济有过热风险,带来通胀预期循环上升,但中国由于率先政策回归常态,通胀压力会小于发达国家。中国并不存在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巨大通胀压力,总体看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滞胀问题。
邢自强还认为,大宗商品上涨势头不会长期持续。中国政策已经率先回归常态,中国的社会融资增速从13.4%下降到现在的11.8%,预计今年三季度进一步下降到11%左右,宏观杠杆率会重新企稳。在这个过程中,对信贷比较敏感的部门(比如房地产和基建)增速会比去年下半年有所回落,中国并不会造就新一轮大宗商品超级周期。
邢自强表示,全球发达国家央行放水,叠加部分重要大宗商品出口国产能的约束,这一情况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会逐步转变。
对中国股市预期
中性偏谨慎
相较于对中国经济的积极乐观,摩根士丹利对股市的看法则要谨慎一些。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王滢表示,该机构在年中展望对中国股市的预期为中性偏谨慎。
“市场当前价位已经反映了经济恢复和企业盈利增长的预期,不存在进一步超预期或者变好的动力。流动性方面,去年底开始国内信贷政策放缓,而实体经济叠加外部需求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导致信贷供给和需求间存在明显的缺口,这对股市都会带来一定压力。此外,尽管二、三月份市场已有一轮大幅调整、估值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历史水平,中国股市整体并不便宜,互联网等行业加强反垄断也给市场带来一些不确定预期。”王滢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就完全没有赚钱机会。王滢认为,通过不同的行业资产配置和选股策略,当前市场还是提供了很多可以赚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具体而言,由于全球面临再通胀环境,短中期王滢重点推荐一些与此相关的受益板块,包括原材料和银行。基于对消费和服务业恢复的信心,她还建议增配消费服务和耐用消费品板块,尤其是体育用品相关的品牌公司。最后,她也建议关注那些具备二次上市资质、同时具有很高外资所有权的中概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