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成为国民经济稳定恢复的主要动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发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今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向东3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并部署了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这一块是消费恢复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二是稳定增加大宗消费。去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井喷”,全年销量达到352万辆、增长1.6倍,今年要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还要开展绿色智能家电和以旧换新。三是发展社区消费和县乡消费。采取的举措包括加大城市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物流快递配送,以便利性、可及性的提升促进消费。此外,还要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更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扩内需包含消费与投资两个部分。在消费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大市场,消费有很大的潜力。比如,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只有44%,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再如,近些年我国居民消费快速升级,对高品质消费需求很旺盛,但由于供给跟不上,潜力得不到充分释放。”向东在发布会上如此解读。
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消费是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外贸承压之下,提振内需成为今年“稳增长”的重点任务。
如何进一步扩内需、释放消费潜力,是多地2022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项举措中,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成为消费恢复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消费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迪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生活服务消费主要是旅游、住宿、文化娱乐休闲等领域。
“要重视生活服务消费,因为商品消费是可以全球化的,但是大多数的服务消费都只能本地化,所以说生活服务类消费的内需拉动潜力很大。” 朱迪进一步指出,然而由于服务消费供给的质量及相关规划还不完善,没有很好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服务的需求,尤其未能匹配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的一些意愿和需求,所以这个短板还需发力。
事实上,针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不少城市已经开始行动,如北京市商务局近日发布了《北京市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方案》,并于3月4日正式启动2022年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行动。2022年,北京市商务局将以餐饮、便利店、蔬菜零售、家政等业态为重点,围绕数字化运营全链条,“一业一策”提升生活服务行业数字化营销、管理和供应链水平。与此同时,北京还将升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动态地图,增加照相文印、药店、前置仓、社区花店、茶艺咖啡等业态网点,从供给、需求、便利性等维度综合分析一刻钟生活圈发展现状,实施便民网点精准补建,推动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补足生活服务消费领域的短板,稳定增加大宗消费也是各地促消费的重要一环。例如陕西省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将实施促进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汽车、家电、家居等大宗商品和餐饮、娱乐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样化的消费促进活动,促进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恢复;在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
今年3月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消费又重新回到了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智能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增长较快。王文涛强调,今年商务部将抓好政策落实,增强消费市场的主体活力。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比如消博会、汽车嘉年华、家居消费季,稳住重点商品的消费。
发展社区消费和县乡消费
发展社区消费和县乡消费,是近年来寻找消费增量的重要方向。
在朱迪看来,社区消费对于扩大内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乃至新型城镇化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打造“周围一公里”的生活消费圈,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资源过于集中等大城市病。“现在很多平台打造社区电商,不是指把生鲜品等快递到家,而是在社区内部有几个小店或配送点,既可以节省物流成本从而降低商品价格,也能起到资源集约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此外,社区消费场景也能够有效配合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完善的消费基础设施规划,能够形成社区、特色街区、商业圈再到城市的不同层次的消费圈。” 朱迪说。
与此同时,加速释放县乡消费潜力也是重中之重。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消费潜力巨大。从顶层政策设计到各地方的具体举措,都把挖掘下沉市场潜力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
去年6月,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从9方面、31条推动县乡消费提质扩容。12月,商务部等15部门印发《县域商业建设指南(2021版)》,提出到2025年,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分工合理、布局完善的一体化县域商业网络体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相关举措在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所涉及,例如河南省提出,将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完善农村寄递物流配送体系,释放县乡消费潜力。
然而相较于一二线城市,县乡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供给依旧较为滞后。王文涛强调,农村商品消费要适合农村的特点,服务消费在农村是短板中的短板,包括售后服务,要继续加强。主要是通过鼓励“三个下沉”,来实现农村商业体系的建设,企业的供应链下沉、物流下沉、商品和服务下沉。
“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县域农村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收入增长速度更快,消费需求的饱和度也更低。”朱迪说。“现在很多企业都注重下沉市场,特别是一些电商平台。但必须要强调,不能打着扩大消费的名义而去将一些低质低价的商品和服务推广到下沉市场,这既不利于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也造成了一种消费升级的假象,实际上不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