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稳经济持续发力 多地布局新基建和战略性新兴产

    发布时间: 2022-06-06 09:10首页:主页 > 宏观 > 阅读()来源:证券日报网

     加大新基建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已成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目前,各地都在布置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出台的稳经济措施来看,多地提出了布局新基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要发挥扩大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无论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还是加大产业投资,确保投资有效而不形成浪费,就需要着力投向具有发展前景和增长后劲的新型基础设施或新兴产业领域。从而为后续发展增加新动力,并在优化供给结构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强链补链的需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6月2日,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提出了45条举措。其中提出着力扩大重点领域投资。前瞻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朝阳、海淀等超级算力中心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加快一体化皮基站系统建设部署。近日,河北省提出,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重点支持方向,超前谋划一批网络型、数字型、城市、农业农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精准对接国家扩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及早做好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等新增领域专项债券项目筛选申报工作。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适度超前布局新基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补齐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期健康发展助力。

        记者注意到,近日,多地出台了发展新基建的文件。比如,《成都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5G基站9万座,城市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到80%;成都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生产、生活、市政基础设施成效显著,将建成一批智慧园区、智慧工厂、智慧医院、智慧校园,打造20个工业互联网优势平台,完成智能交通二期项目、启动三期建设,新增300公里车路协同示范道路,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6万个。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稳经济的背景下,消费乏力,出口承压,稳投资需要新基建发挥更大作用。“十四五”时期全国新基建投资规模或将超过15万亿元。

        “资金可持续是新基建投资建设的前提基础。”吴琦表示,需要财政政策积极发力,在用足用好用活财政资金的同时,建立健全支持新基建的财税政策体系,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支持、激励、杠杆等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探索设立新基建专项贷款,提供产业基金、融资租赁、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性金融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构建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互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和良好生态;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注重项目投建营一体化,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吴琦说。

        张依群认为,新基建的资金可以从专项债券中解决一部分,但更主要的是从市场解决,包括社会资本投入和金融机构融资等。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除了布局新基建,多地出台的稳经济措施也提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政策的牵引作用,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形成一批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企业集群,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具体来看,北京市提出,开展高精尖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对龙头企业围绕重点领域在京津冀范围提升产业链保供能力的,给予一揽子支持。充分利用产业引导基金等手段,推动一批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项目在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落地。

        福建省提出,积极吸引外商投资。做好外商投资鼓励类项目确认工作,用好鼓励类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发展。

        刘向东认为,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首先要瞄准强链补链的关键环节和领域加大投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和设施平台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作用,从而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

        宋向清建议,继续强化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新旧产业转型,加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各地要聚焦工业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本工业软件和基本质量技术等“五基”领域的跨区域跨企业跨所有制协同攻关,建立并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加速壮大,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的“关键变量”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能量”,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最大增量”。

        宋向清进一步表示,各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扶持方面,需要下好资本驱动创新的“先手棋”,下好创新升级产业的“关键棋”,下好产业撬动市场的“引领棋”,把政策用活用好,为创新增能,为服务添能,为全局谋势。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