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6日在国家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郑剑: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地支撑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下面就十年来基础设施发展取得的成就作一个总体介绍。
一是设施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
规模优势凸显,到2021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79.4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5481万公里,分别相当于10年前的1.3倍、1.7倍和3.7倍,水库总库容达到9035亿立方米,形成了超大规模网络,高铁、高速公路、电网、4G网络规模等长期稳居世界第一。
布局更加均衡,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在中西部地区、城乡区域间、沿海沿边沿江布局更加合理。川藏铁路开工建设,和田至若羌铁路开通运行,中西部铁路营业里程达到全国比重的60%;西藏墨脱公路通车标志着我国实现县县通公路,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道路、电力、通讯设施不断加强,极大改善了边境生产生活条件。
结构日趋合理,高铁、高速公路、特高压输电线路、5G网络快速发展,高标准高品质基础设施比例不断提高。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建设,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比重不断提升,有力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基础性网络不断拓展提升,农村公路10年间净增90多万公里,农村供电网络不断优化提升,2015年消除了无电人口。
二是服务质量能力持续提升。
网络覆盖广,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左右的地级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宽带、直接通邮,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4%左右,4G、5G用户普及率达到87%左右。
服务质量高,动车组旅客发送量占比达到73.6%,民航航班正常率较十年前提升了13.2个百分点,快递日处理接近3亿件,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等接近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了客车,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
保障能力强。我国铁路、公路等客货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发电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位,西电东送电力流接近3亿千瓦。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调水突破5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2021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互联网上网人数分别达到16.4亿和10.3亿,相当于10年前的1.7倍和2倍。
三是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
工程技术实力充分展现。基础设施工程建筑和技术创新水平不断进步。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特高压输电、三代核电、特大型水利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离岸深水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或领先行列。
重大标志性工程不断涌现。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南水北调东中线等国家重大工程竣工投运,建成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京沪干线”,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吉泉(昌吉-古泉)±1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产,中国天眼、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上海光源等实现世界领跑,彰显了民族精神和现代水平的大国工匠风范。
四是融合协同发展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整体效率不断提升,枢纽换乘换装效率进一步提高,枢纽机场接入轨道交通比例达到71.4%,铁路线路深入码头前沿,铁水、铁海、公铁、空铁联运规模不断提高。交通与新能源发展有效融合,国家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高铁和机场枢纽光伏发电设施加快建设。
传统与新型基础设施加速融合。京张高铁开启了中国智能铁路新时代,高速公路实现“一张网”运行,全国10余座自动化码头建成投运,数字航道基本覆盖长江、西江干线,234个机场实现了“无纸化”便捷出行。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建设。
五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国铁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成立,电力竞争性业务有序放开,电网企业更加聚焦主业。基础设施领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建立。
投融资机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规划体系更加完善,规划实施坚持分层分类建设,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作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资产资本化股权化证券化改革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取得突破、累计募集规模超过360亿元。
总体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符合国情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统筹优势资源整体推进,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三是始终坚持适度超前的发展原则,不断强化支撑引领作用。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持续推动体制改革,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集成创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