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提振大宗消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扎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研究和储备。此前,7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中,强调要稳定大宗消费,其中特别提及汽车、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
近期,从各地陆续颁布的促消费政策措施中也不难发现,大宗消费备受关注。这或许与今年以来大宗消费复苏速度慢于整体消费复苏有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而家具类消费同比增长为3.2%、汽车类消费同比增长为5.5%。在汽车销售进入传统淡季、居住类商品销售恢复缓慢等背景下,国家及各地将关注度放在提振大宗消费领域似乎成为题中之义。
那么,随着促消费政策的陆续发布,大宗消费的提振措施落实情况如何?各主体的切身感受又如何?后续相关措施的侧重点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采访消费者、商家以及相关承办方等,深度解析和发掘促消费过程中的堵点和亮点。
消费者:促消费政策下更看重性价比
大宗消费凭借着消费占比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特点,叠加今年以来,大宗消费复苏速度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促使其成为我国促消费重点关注领域。
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祥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消费在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振大宗消费对于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内生复苏意义重大:一方面,大宗消费在全社会的消费中占比可观,提振大宗消费可以直接拉动消费增长。另一方面,提振大宗消费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内生性地促进国民经济复苏。
事实上,各地围绕大宗消费纷纷出台提振政策措施的步伐也并未停歇。例如,8月5日至8月20日,北京市面向在京消费者,通过22家企业线上平台发放京彩绿色消费券,用于包括电子产品、家电在内55大类2万多款商品的选购;8月16日,大连市再次向购车者发放总额3300万元的汽车消费券;8月17日,郑州市第二批2000万元汽车消费券在“郑好办”APP开启资格校验通道等。
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中,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也“浮出水面”。据《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对于大宗消费而言,消费者更注重相关政策措施所带来的商品性价比,对于可提供更大优惠空间的商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商家角度来看,北京一家4S汽车专卖店经理向记者透露,受促消费影响,目前店内高奢车型销量较好,因为相对而言,此类车型优惠幅度更大、性价比更高;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北京地区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刚刚购入一台彩电和一辆国产汽车,都是因为近期在消费券和厂家推出降价促销背景下,可节省不少钱。
商家:考虑进一步创新促销手段
各大商家作为促消费活动的重要一环,是连接消费者、满足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为此,今年以来,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带动下,其在促消费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效用。《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商家角度出发,促消费的形式主要集中在配合政策发放消费券和提供降价优惠上。
例如,今年以来,为了配合促消费活动顺利推进,长安深蓝针对深蓝SL03车型,推出最高补贴3000元/辆的现金优惠;广汽埃安围绕AIONY、AIONSPlus的部分车型给予5000元/辆的购车激励。
北京一家4S汽车专卖店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除少数品牌和车型外,大多都有促销活动,方式主要是按指导价直降,幅度从几千到几万不等,最大的幅度甚至到十几万。”同时,还提供了不少福利措施吸引顾客,例如赠送行车记录仪、行李箱、脚垫等车用物品。此外,还在降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免费售后服务,部分车型最高可提供至10万公里免费保养。
从效果上来看,上述4S汽车专卖店经理介绍道,“促销效果依据车型有所变化,高奢车型有些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程度,需要提前预订,少数甚至出现了加钱才能提车的情况。”
中国工业汽车协会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数据显示,前7个月,传统能源乘用车中,8万至10万元及35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车型同比正增长,其中50万元以上涨幅最大,为22.3%;新能源乘用车中,35万元至40万元价格区间涨幅最大。
虽然促消费效果有所体现,但作为商家而言,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也很苦恼。辽宁地区一家汽车4S店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虽然消费券和降价等手段确实让汽车销量有所增加,但利润空间也被进一步压缩,“甚至部分时候借助消费券带来的利润不足以覆盖发放消费券的成本”。因此,正在考虑创新促销方法和手段。
承办方:企业参与度有待提升
作为促消费链条中的重要参与主体——承办方,在促消费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其肩负着促成有关措施顺利落地、确保具体方案顺利推进的重任;另一方面,其需要负责“招商引资”,尽可能吸引更多商家参与到促消费活动中,创造更多消费选择,提升促消费质效。
而在现实中,不少承办方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其在促消费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商家参与度不高的困扰,究其原因是大部分商家认为自身承担的促消费成本过高。
河北地区某车展、房展承办方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称,为了抓住“金九银十”所带来的消费机遇期,将在9月份和10月份先后组织新能源车展和房展两场促消费活动,但目前参展商家不太乐观。原因或是由于活动所推出的消费券需要商家承担部分比例,“而部分商家认为成本不划算,叠加企业利润空间有限,所以参展热情不高。”
无独有偶,广东地区某促消费活动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由于此次促消费活动是由当地某酒企赞助,因此若想参与到联合促消费活动中,需要提供与赞助商相关的产品促销方案,这无形中增加了商家参与活动的门槛和成本,导致部分商家望而却步。
谈及作为措施落实方的切实需求时,上述车展、房展承办方相关负责人称,诸多商家都在期待可以在活动中得到更多政策优惠,因此作为促消费活动的落实方而言,为了提高商家的参展热情,也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提供更多优惠条件,以提升商家参与度。
从消费者、商家和承办方三方反馈来看,目前大宗消费的“堵点”或主要在于消费信心不足和政策措施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刘祥东建议,可适度增加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车牌指标的投放,为乡村燃油车替换为新能源车提供适当的财政补贴,统筹规划、加大对于城市社区、旅游景区等新能源充电桩的扩充建设。同时,可加大对于城乡居民旧家电的回收补贴,加强对于高能效的新型家电下乡的补贴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