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扩投资稳经济 前两月地方债发行超万亿元

    发布时间: 2023-03-28 11:55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图为广西天峨至巴马高速公路红水河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图片

      财政部3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突破1万亿元。业内专家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是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为尽早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今年专项债保持较快发行节奏,有利于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

      发行节奏前置

      财政部数据显示,2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41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62亿元、专项债券3357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134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857亿元、专项债券485亿元。

      1至2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06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408亿元、专项债券8269亿元。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12196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367亿元、专项债券8829亿元。

      “前两月专项债发行量呈现出明显前置特征。”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说。

      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是今年以来宏观政策的一大着力点。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张建民近日表示,一季度将加快推动提前批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一季度已发行和计划将发行的地方债为21096.73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为13568.29亿元,发行节奏继续前置。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从1月到3月中旬新增专项债发行、投向以及用作项目资本金情况看,今年仍是发行前置的一年。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让专项债资金早使用、早见效,一方面需要在专项债额度分配等环节提前谋划,确保专项债项目‘靠前发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地方政府做好项目储备,以便专项债‘接得住、走得快’,而不能让‘资金等项目’。”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专项债发行后能否尽早投入使用的核心就在于前期是否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建议加强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快办理项目用地、规划许可、环评、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开工前准备,确保专项债在发行后能够迅速投入使用,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

      为用好地方专项债,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不少地方推出具体政策措施。河北省财政厅完善了债券支出包联机制,实现到市、到县、到项目,“点对点”分析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困难;广东省财政厅全面提高债券资金转贷拨付效率,发行款收缴当天即全部拨付至市县,实现市县债券资金在省级国库“零留存、不过夜”。

      从专项债资金用途看,根据华安证券统计,截至3月中旬,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为专项债的三大发力点。其中,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放3066亿元,交通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投放规模分别为1613亿元、1559亿元,合计占比接近专项债资金总额的65%。

      促进扩大有效投资

      从资金投向看,新增专项债券主要用于市政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生态环保、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专项债投向领域将继续扩大。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日前介绍,今年专项债投向将在重点支持现有11个领域项目建设基础上,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持续加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和投资拉动力,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适量扩大专项债投资范围,有利于挖掘符合要求的项目,避免出现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或有的项目符合范围方向但又缺乏一定收益,促进专项债资金在更广泛领域发挥放大撬动作用。”罗志恒表示。

      可以预期,随着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和范围适量扩大,以及资金不断到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的实物工作量将会得到保障,有利于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

      “随着资金不断到位,今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的实物工作量将会得到较好保障。综合来看,预计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5%。”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说。

      高瑞东认为,今年专项债实际可使用空间较足,可有效支撑基建投资维持高位。预计政策性金融工具将继续发挥作用,成为重大项目资本金的有效补充。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或达7%左右。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