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第一股”桃李面包再次交出“增收不增利”的业绩成绩单。4月11日晚间,桃李面包披露了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快报,并认为一季度“增收不增利”主要影响因素是,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及终端配送服务费用增长导致公司本期毛利率同比略有下降;去年同期公司汇兑收益及理财收益高于本期所致。
截至4月12日收盘,桃李面包微涨0.81%,报收19.84元/股,总市值188.92亿元。不过,今年以来,桃李面包股价已跌超30%。
事实上,除了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短保面包市场领跑者桃李面包还遭遇新老对手的冲击,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
延续“增收不增利”态势
财报显示,桃李面包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4.52亿元,同比增长9.4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2.8%。
在此前的3月16日,桃李面包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63.35亿元,同比增长6.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3亿元,同比下降13.54%。由此可见,桃李面包2021年已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形,2022年第一季度仍未扭转。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的净利润下滑,是桃李面包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净利润下滑。
对此,公司分析认为,2020年同期,受国家阶段性社保减免影响,公司人力成本低于本期;2021年,公司加大了促销力度,折让率高于2020年同期;面粉、糖、汽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生产成本控制带来一定挑战。
此外,桃李面包家族减持动作引发了市场关注。2021年12月,桃李面包公告称,公司86岁的控股股东吴志刚因误操作造成短线交易,获利846.72元全部上缴公司。此外,据统计,限售股解除限售后的两年多时间,吴志刚家族累计完成了8轮减持,累计套现超40亿元。
资料显示,桃李面包201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面包第一股”。公司一直专注于以面包及糕点为核心的烘焙类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为“桃李”品牌面包。
短保面包行业竞争加剧
除了“原材料上涨”等原因外,行业竞争激烈也是桃李面包净利润下滑的一大因素。
桃李面包“中央工厂+批发”的模式,实现由点到面的快速触达覆盖。在商超等渠道的短保面包市场,宾堡、曼克顿等传统烘焙品牌与桃李面包分庭抗礼,渠道之外,味多美、巴黎贝甜等连锁面包店以及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亦在面包烘焙领域分得一杯羹,甚至叮咚买菜、盒马等生鲜平台亦推出自有面包品牌。叮咚买菜自有烘焙品牌保萝工坊系列已经在华东市场试水成功,销量(份)增速强劲,随着SKU分布逐渐稳定,这些烘焙产品很快会在全国市场铺开。
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现烤现卖、新中式烘焙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以墨茉点心局、虎头局渣打饼行、泸溪河等代表的中式点心凭借麻薯、现烤、国潮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和资本青睐。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仅去年前8个月,烘焙行业融资事件超20起。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人均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蛋糕、面包等烘焙食品越发成为消费者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烘焙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预估达2600.8亿元,同比增长19.9%。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市场规模将达3069.9亿元。”
“中式烘焙赛道仍然比较传统,但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种草平台的崛起和Z世代人群消费能力提升的大背景下,茶饮、烘焙等小吃小喝品类的消费频次会提升。”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烘焙行业火热与Z世代不无关系,桃李面包除了对垒新型网红、国潮品牌,还需要战胜不同地区的口味差异。“抢占碎片化渠道,实现互联网化、电商化布局,和新消费群体、消费诉求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