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间,赫美集团收到深圳中院送达的《民事起诉状》(以下简称“起诉状”)等有关证据材料,涉及117名自然人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对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诉讼金额共计人民币27038342.07元。而这已经是年内第二批向该公司提起诉讼的维权投资者。
公司在重整完成摘除“*ST”帽子后,未来发展方向亟待管理层思考。在刚刚过去的业绩说明会上,公司方面表示正在寻找优质资产,并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未来战略规划。
证券虚假陈述被诉
起诉状显示,诉讼理由主要为赫美集团于2019年至2021年期间多次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受到行政监管措施。
据悉,赫美集团在信息披露方面可谓“劣迹斑斑”。公司曾于2019年5月份和2020年6月份两次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9年8月份、2020年5月份和2021年6月份三次因信息披露问题受到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赫美集团表示,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存在的投资者诉讼金额合计2879.03万元,涉及132名投资者。除本次投资者诉讼事项外,公司前期收到15名投资者合计涉案金额175.19万元的起诉材料。
前次诉讼案件发生在今年3月份,诉讼原因也与此次几乎相同。赫美集团表示,由于诉讼尚未审理,未产生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故公司目前无法判断其对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的影响。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赫美集团的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已基本被证实,侵犯了投资者知情权等权益。根据《证券法》及《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被告的虚假陈述行为与原告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被告应对原告的损失予以赔偿。因此根据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此案可能会有一部分投资者能够依法获得赔偿。”
“根据过往经验,预计本案的争议焦点将围绕赫美集团相关虚假陈述行为与投资者的损失之间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投资者损失数额大小等几个方面展开。”一位袁姓律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付建律师提到,本次诉讼事件反映出法律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也体现了投资者维权意识正在提高,同时也警示上市公司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信息披露义务。
发展方向尚处迷雾中
其实即便上述审判落实,赫美集团还上这笔钱并非难事,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手上货币资金为5.64亿元。
但除因信披导致诉讼缠身外,赫美集团的经营状况也不免让人担忧。在赫美集团5月12日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不少投资者都在为公司未来发展“操碎了心”。更有人犀利提问:“如果想搞好原有业务,就拿出整治方案,好好经营扭亏。如果想注入优质资产,也该抓紧进度,这又快过半年了,总不能到年底再次带上‘ST’帽子吧。”
公开资料显示,赫美集团最初定位于国际品牌运营的服务商,2017年公司业绩达到顶峰,当年实现收入24.1亿元,净利润2.27亿元。但次年便遭遇“财务暴雷”,制造板块、商业板块销售业绩下滑,类金融板块受P2P爆雷影响,公司净利润巨亏20.09亿元。2019年5月份,公司因业绩一路亏损被实施特别处理,带上“*ST”帽子。
此后赫美集团重走上了漫长的重整之路,历经波折,中途也被质疑过“忽悠式”重组,但幸好于2021年12月份重整执行完毕,当年通过重整投资人注入流动资金,实现业绩扭亏为盈,摘掉“*ST”。但活下来的问题解决后,赫美集团到底该怎么走,仍旧是管理层需要思考的问题。
赫美集团称目前主要业务为国际品牌服装、鞋帽和箱包等产品零售。但公司2022年经营业绩仍旧惨淡,实现营收1.62亿元,净利润亏损6530万元。
在业绩说明会上面对投资者的各种“出谋划策”,赫美集团表示,公司正积极寻找优质资产,并制定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未来战略规划。无论是否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互补,公司均按照是否有助于增强上市公司持续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改善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并符合公司全体股东利益为标准开展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