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高频数据折射经济恢复步伐加快

    发布时间: 2023-10-13 13:43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公布的一系列高频数据和先行指标,折射出经济恢复步伐加快态势。专家认为,在“政策+活力”双轮驱动下,经济有望进一步改善。为巩固经济回升态势,扩内需、促消费等一系列稳增长举措有望再加力。

      积极因素增多

      从9月份高频数据来看,当前经济回暖的积极因素增多。

      生产端方面,工业生产景气度改善。“开工率高频指标显示,9月汽车轮胎半钢胎和全钢胎、高炉,以及甲醇、涤纶长丝等开工率均较上月回升。”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内外需边际好转、企业库存回补意愿上升,带动制造业生产继续恢复。

      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将支撑采矿业生产。“预计9月工业生产环比继续加快,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升高,预计同比增速小幅回升到4.7%左右。”温彬说。

      消费端方面,作为消费“四大金刚”之一,汽车消费表现亮眼。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比分别增长6.6%、9.5%。

      三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为60,行业处于正常区间运行。其中,先行合成指数上升0.1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三季度汽车产业运行状态良好,未来会保持持续向好态势。

      “9月以来,各地不断出台促消费政策、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重点活动,推动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向好。”温彬说,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预计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回升至5.5%左右。

      投资端方面,西部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边泉水表示,9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水泥价格有所企稳;同时,地方债发行节奏加快,积极的财政政策力度加大。“预计9月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增速继续回升,前9个月累计同比增长3.1%。”他说。

      动能持续增强

      从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来看,经济恢复动能持续增强。

      PMI率先释放经济持续向好信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8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连续4个月回升。

      “9月制造业PMI继续回升,已高于荣枯线,表明经济回升力量进一步增强,回升态势更为明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物流行业相关指标也反映出经济活力增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9月,物流业景气指数、电商物流指数实现双升。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9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06.1,同比提升15%。其中,发展趋势指数为67.1。国家邮政局预计,随着“双11”“双12”临近,四季度快递行业进入业务旺季,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中小企业发展信心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10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2,比上季度上升0.2点,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分项指数方面,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和投入指数止跌回升,分别上升0.5、0.2、0.3和0.4点。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政策组合拳的效果不断显现,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得到有力提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服务消费维持高景气、刺激政策发力显效,有望共同支撑四季度社零增速稳中有升,投资增速有望保持平稳,低基数效应决定四季度出口同比回升。

      政策有望再加力

      为巩固经济回升势头,专家认为,稳增长政策有望再加力。

      在伍超明看来,当前仍处于政策调整窗口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望协同发力。“货币政策方面,不排除再次降息、降准的可能性,实体信贷需求有望温和修复。财政政策方面,预计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使用将对支出端形成支撑。”他说。

      “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显效,不排除央行进一步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可能。”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

      从已披露的四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来看,财政政策正在加力。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大多集中在10月。此外,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接近尾声,不少地方已提前谋划储备明年专项债项目。

      促消费政策也有望加码。商务部表示,四季度将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更好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所助理研究员姜照建议,加快促消费政策的落地实施,持续推进居民收入能力提升,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和优化消费环境,从而激发消费潜力。

      张立群认为,应进一步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多措并举助推房地产销售回暖,进而带动房地产投资逐步触底回升。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