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今年以来82名自然人被处以“市场禁入”

    发布时间: 2023-12-04 09:41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来源:证券日报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有82名自然人被监管部门处以时间不等的市场禁入处罚。而在去年全年,被处以市场禁入处罚的自然人共有57人。

        大多为上市公司关键少数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监管部门近年来从严监管的信号持续释放。可以看到,被立案调查和被处罚的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上升,这对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上市公司的信披质量都是有益的。

        从被市场禁入的自然人所属职务来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管占据绝大多数,今年被市场禁入的82人中,只有1人为证券服务机构董事、高管,4名是其他人员,2人为基金管理人或托管人的董事、高管,其余的75人均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高管。

        从被处罚的原因来看,通过伪造合同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假、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连续多年组织财务造假、招股说明书虚假记载等重大违法行为皆有。而对比相关公司的公告可知,基于这些违法行为,多个监管部门都给出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市场禁入只是其中之一。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目前的案例来看,监管部门从严监管,不同的部门间协同监管的效果也陆续呈现,因此,资本市场的参与方和上市公司的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要认知当前监管零容忍的态度,不要有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踩红线违法违规。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对市场释放出从严监管的信息,就是为了给投资人增强信心,“而恶意以错误信息误导投资人,不利于中小投资者树立信心。”

        专家建议加大处罚力度

        *ST天沃此前的公告显示,由于定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未及时披露2022年年度报告等事项,公司及多名责任人被处罚,其中,有3名责任人被采取市场禁入的处罚措施。在禁入期间内,除不得继续在原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或者担任原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外,也不得在其他任何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证券服务业务或者担任其他证券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

        对关键少数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即可以对误导投资人、弄虚作假的参与者进行震慑,也表明监管提高资本市场信披质量的决心。“建议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规者付出更痛的代价。”盘和林说。

        “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资本市场的改革不断推进,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的行为,可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为改革提供更多保障。”王智斌认为,上市公司要高质量发展,合规是基础,而行政、民事、刑事结合的追责态度,对于厘清违法乱象,保证投资者合法权益十分重要,也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