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16日,A股市场已有22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其中,129家公司业绩预增,51家业绩略增,33家业绩扭亏,6家业绩减亏,4家业绩续盈;仅有2家公司业绩预减,3家业绩略减。这份成绩单不仅体现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向好的趋势,也彰显了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积极应对、提升经营效益的努力,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净利润翻倍增长,多家公司表现亮眼
从预计归母净利润指标(以下限统计)来看,有28家公司位列10亿元梯队,其中3家公司更是达到100亿元以上。中远海控以预计归母净利润约116.89亿元暂居榜首,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73.04%。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二、第三位,预计归母净利润也均在100亿元以上。
在净利润增幅方面,有92家公司预计同比增幅均在100%及以上,其中8家公司预计同比增幅超1000%。有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当前的“业绩预增王”,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000万元至7500万元,同比增长13076%至16370%。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有研新材表示,一方面降低了对控股子公司的持股比例,使得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超过3000万元;另一方面,全资子公司业绩表现优异,预计归母净利润将同比增加超3000万元。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综合来看,这份成绩单体现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向好的趋势,也反映出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积极应对、提升经营效益的努力。净利润同比较大增长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或新产品的成功推出等。这一现象说明,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或者新兴产业中,中国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半导体行业整体业绩向好,国产化替代加速
在已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半导体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共有17家公司披露了业绩预告,为目前披露数量最多的行业。其中,9家预增,3家略增,4家扭亏,1家续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半导体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表现优异,主要得益于数字化转型、国产化替代等因素。当前,我国需求端爆发,AI算力、智能汽车、工业自动化等推动芯片需求激增。海外技术封锁倒逼企业自主创新,国产化替代加速。”
从预计归母净利润金额来看,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首位。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实现同向上升,归母净利润实现14.2亿元至17.4亿元,同比增长24.69%至52.79%。报告期内,北方华创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实现多款新产品关键技术突破,工艺覆盖度显著增长,同时多款成熟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使得归母净利润保持同比增长。
此外,还有多家半导体公司预计业绩增幅超100%。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预计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亿元至2.25亿元,同比增长196%至233%;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98亿元至2.21亿元,同比增长200%至235%。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在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国产半导体企业加速崛起,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替代,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业绩实现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4家半导体公司预计一季度业绩扭亏。美芯晟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至1.28亿元,同比增长30%至35%;归母净利润200万元至5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美芯晟工作人员表示:“在技术领先与规模效应的双重驱动下,公司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一季度净利润首次实现转正。报告期内,公司与上游供应链展开深度合作,整合产业资源,规模效应凸显。此外,公司长期深耕消费电子行业,光学传感器业务和无线充电产品优化,产品收入大幅增长,高毛利产品占比显著提升。未来公司将持续优化毛利率。”
未来展望:半导体行业将呈现三重驱动格局
谈及半导体行业未来发展态势,田利辉表示,未来半导体行业将呈现“国产替代+技术创新+应用扩张”的三重驱动格局。光刻胶、大硅片等“卡脖子”环节国产化率亟须大幅提高,成熟制程的逻辑芯片、功率半导体产能占比也会不断提升。我国有望出现产业链协同升级,设计—制造—封测一体化(IDM)模式或将普及,逐步降低对外部的依赖。
余丰慧也表示:“未来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围绕国产化替代这一主线展开,同时也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链的完善。随着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及相关企业的不懈努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半导体行业将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