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探索更多金融创新试点 赋能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 2023-03-09 11:34首页:主页 > 要闻 > 阅读()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代表委员认为,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只有服务好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稳定器”“助推器”作用。各方需共同努力创优金融生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良性互动。通过金融盘活地方特色产业,拓宽乡村致富之路,成为多地加速探索的方向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躬身入局护航企业发展

      本报记者 张佳琳 王方圆

      “以重组揭牌为新起点,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升,躬身入局护航企业发展,拳拳之心践行金融为民,是中原银行改革重组后的目标所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银行吸收合并完成之后,还需在体系机制、管理体系重构、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深化改革。同时,各方需共同努力创优金融生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良性互动。

      需进一步深化改革

      “开展重组之初,中原银行便进行了大量调研,按照‘先易后难、先合后理、稳妥有序’的整体原则,以中原银行为主体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的方式推进河南省城商行改革重组工作。”徐诺金表示。

      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作为城商行吸收合并的样本,中原银行不断加快机构、人员、制度、文化整合。“吸收合并过程中,中原银行按照‘统一渠道形象、统一监管报送、通存通兑、统一客服、统一风险管理、统一内管、统一费率管理、统一财资’的要求,分阶段推动业务融合统一;吸收合并完成后,中原银行先后完成18家省辖市分行及3家直属支行组织架构调整,开展60余家网点布局优化。”徐诺金介绍。

      在徐诺金看来,完成吸收合并只是第一步,做好“后半篇文章”还需要中原银行在体系机制、管理体系重构、不良资产处置等一些深层次课题深化改革。“这就要求中原银行实现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经营向客户服务、从利益驱动向责任驱动、从求大求快急功近利向求质求优务实稳健四大转变。同时,配套进行考核机制、定价机制、授信机制、内控机制等的改革。”他说。

      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只有服务好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发挥金融‘稳定器’‘助推器’作用。”徐诺金表示。

      徐诺金介绍,中原银行设立了科创双碳金融服务中心、小微客户金融服务部等一级部门,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在支持制造业方面,截至2022年末,中原银行累计发放制造业贷款808.39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646.09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227.1亿元。

      “社会诚信体系是建设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石。”徐诺金建议,进一步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更好地创优金融生态,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良性互动。

      盘活产业 金融活水流向乡村热土

      本报记者 薛瑾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广袤的乡村地区正在成为金融服务的热土。多位代表委员热议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实现路径,其中重要一环就是加大金融资源的支持力度。代表委员认为,金融资源下乡,要真正造福农村、富裕农民。通过金融盘活地方特色产业,拓宽乡村致富之路,成为多地加速探索的方向之一。

      盘活特色产业

      乡村特色产业是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金融等手段为特色产业赋能,拓宽乡村致富之路,成为多位代表委员和金融业界人士的共识。

      “绍兴花木第一村”棠棣村深耕花木产业多年,探索出了花木专业村发展模式,带动该村村民走向富裕。带着将本村特色产业实践转化为可借鉴、可推广经验的希望,全国人大代表,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刘建明建议,加大乡村产业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银行、保险、担保等类型的金融机构不断深入乡村振兴领域,通过多种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但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

      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如何更好在农村发挥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从数字和金融结合方面给出了建议。他认为,政府与金融支农主体应共同建立多产业、多经营主体的数据模型,为产业链上的更多小微商家提供数字金融服务,深度推进金融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信贷多维度支持

      作为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提供方,银行业近年来涉农贷款增量显著,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并加速对接特色产业,丰富场景化、区域化创新产品体系,信贷资源的触达效率进一步提高。

      除了影响力较大、覆盖面较广的政策性银行和大中型商业银行,各地农商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也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三农”服务力量。

      专家表示,近年来,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充分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强化互动合作、构建共同发展模式,不断面向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等主体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多维度支持乡村经济发展。

      “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农’字当头、因‘农’而生、以‘农’为本,服务乡村振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文辉说,重庆农商行着力推动人员、产品、资金等向“三农”倾斜,围绕特色产业创新推出“榨菜贷”“花椒贷”“脆李贷”等特色产品,并升级“数字+”“产业链+”服务模式,支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银行业信贷资源也在加速流向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领域。专家认为,围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乡村建设重点任务,银行业应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清洁能源领域的信贷投放,同时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将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加大保险保障力度

      保险业也在加速强化对“三农”领域的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2022年涉农保险保障超35万亿元”“保险资金投资支持乡村振兴存量规模近900亿元”……高额数据透露了中国人寿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表示,目前,涉农保险覆盖面不足,乡村产业发展保障水平不高。白涛建议,进一步优化农险支持政策,加强农业保险政策支持的精准度。

      关于农业保险,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工商联主席俞建建议,在地形气候多样化的区域,试点三大主粮作物气象指数保险,并建议农业保险政策向散户倾斜,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制定差异化费率、适当增加保费补贴,提高散户的生产经营信心。

      专家表示,保险业还应在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保障,如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在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堤防堤坝、农村道路、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方面持续升级保险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市场二部一级巡视员刘云峰:提升网络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治理效能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市场二部一级巡视员刘云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坚决遏制非法证券期货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经过持续整治,打破以往“股市热、配资起”现象,目前场外配资总体规模不大,对资本市场已不构成重大影响。

      “近年来,证监会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原则,有效化解规模化、体系化场外配资风险,重拳打击股市黑嘴、非法荐股、非法发行转让原始股等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刘云峰说。

      建立健全整非工作机制

      刘云峰表示,证监会不断完善整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部署,紧密依靠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整非工作机制,形成整治合力。中央层面,证监会牵头建立整非协调小组工作制度,负责组织协调、政策解释、性质认定等工作;地方层面,省级人民政府建立整非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负责非法活动的查处和善后处理工作。

      有效化解资本市场场外配资风险顽疾。近年来,证监会一直对打击场外配资保持高压态势,加快建设场外配资监测系统,持续筛查疑似场外配资平台和账户,密切跟踪评估场外配资风险。一是大力清理场外配资信息。二是严打场外配资案件。三是阻断场外配资交易通道。四是持续开展宣传警示。与公安部联合发布场外配资违法犯罪十大典型案例,组织证监局分辖区、分批次曝光1781个场外配资平台,强化警示震慑。

      治理网络“黑群”“黑App”

      刘云峰说,重拳打击股市“黑嘴”、非法荐股、非法发行转让原始股等活动。近年来,股市“黑嘴”非法活动严重扰乱资本市场秩序,大量中小投资者深受其害。证监会多次组织打击,专项治理网络“黑群”“黑App”乱象。例如,2020年专项行动期间,证监系统摸排涉非线索1748个,向公安等部门移交涉非案件382件,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586人,关停下架“黑网站”“黑群”和“黑App”359个。此外,证监会加强与公安司法部门协作,将涉案金额较大、受害人数较多、影响恶劣的涉非案件移交处理,提高刑事打击震慑力度。近三年,证监会系统共摸排涉非案件线索5646件,成功移送1520件,出具性质认定意见521件,联合公安机关等开展专项打击行动132次。

      加强防非宣传教育,提升群众防非识非能力。证监会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国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月品牌活动,创作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有趣的防非宣传作品10万余件,通过网络新媒体、权威媒体和各种线下渠道广泛宣传,覆盖超10亿人次,有效提升群众防非识非能力。2022年,证监会联合腾讯公司创新开展“防非护财产 捐步助乡村”全国公益捐步活动,将宣传防范非法金融活动知识与号召扶贫助学、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相结合,吸引全国13.3万人参与,向陕西省延长县助学项目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证监会在网站首页设置“非法证券期货风险警示”专栏,利用新闻发布会、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风险提示、警示案例,近三年累计发布风险提示26次。证监会组织开展防非宣传教育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指导行业协会动员行业力量广泛开展防非宣传,推进宣传教育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近三年组织宣传教育专项活动6000余场,刊发宣传教育文章5000多篇,发送防非短信15.7亿条,曝光非法机构和网站近3000个。

      监测清理涉非信息,挤压涉非活动生存空间。近年来,涉非活动“上网跨域”特征明显。2022年底,中央网信办与证监会联合印发《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内容治理工作方案》,大力治理股市黑嘴、非法荐股、假冒仿冒证券经营机构等非法证券活动网上信息,并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提升网络非法证券活动信息治理效能。

      优化“保险+期货” 提高农户保障水平

      本报记者 张利静

      今年两会期间,金融创新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受到关注。代表委员建议,推进政府与保险、银行等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续、可复制的农村金融创新试点,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保险+期货”模式引关注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八年提及“保险+期货”。

      在引导金融保险资源支持乡村振兴发展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建议,推进政府与保险、银行等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探索更多可持续、可复制的“银政保”“订单农业+保险”“保险+期货”等农村金融创新试点,通过保险的增信功能,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期货经营机构多年来在“保险+期货”模式上的深耕,是期货市场不断贴近实体经济与国家政策导向的探索之路。

      例如,大连商品交易所紧密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设立品种专项项目,以“一个额度分档、两个品种聚焦、三个地区专项”为思路设立6大项目板块,提升保费自筹比例要求,引导项目常态化、可持续发展,通过“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农户安心种植、养殖。郑州商品交易所自2016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以来,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148个,在提升农户市场风险管理能力、稳定种植收入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期货经营机构任重道远

      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与实体企业手拉手打交道的一线经营机构,期货公司在提供多元化、定制化风险管理服务方面任重道远。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在当前现货交易的基础上,可借鉴国际碳市场经验,进一步增加如碳远期、碳期权、碳期货等碳金融产品种类。

      浙商期货董事长胡军对记者表示,期货公司应当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服务,促进大型产业链企业、上市公司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服务小微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保险+期货”以提高农户保障水平,真正做到期货赋能实体经济。

      中粮期货党委书记、总经理吴浩军认为,找准期货市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持续打造和提升“场内+场外、国内+国际”相融合的衍生品综合服务能力,将其作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抓手。

      五矿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宝宁表示,未来,期货公司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提升国家重要资源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上发挥自身力量。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