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第290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举行,此次发布会也是“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的第四场。重庆银保监局局长蒋平、四川银保监局局长陈育林出席,结合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十年的发展情况和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当日,四川银保监局、重庆银保监局联合出台《推动四川省重庆市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二十条工作举措,力推川渝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川渝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以金融资源在成渝地区的高效配置,助力成渝地区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600405)。
上述文件是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的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四川省和重庆市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策部署。
《意见》强调,川渝两地银保监部门、银行保险机构、行业协会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安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落地落实有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两地银保监部门、两地行业协会要督促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成渝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任务,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助力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
“围绕川渝一体化发展,《意见》突出融合发展理念,提出在政策协同、风险处置、监管效能提升方面深化监管联动,引导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多层次业务协作、推动资源要素共建共享,全面提升金融市场一体化水平。下一步,川渝两局将继续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各项要求,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凝心聚力办好服务的事,全力以赴继续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陈育林表示。
蒋平也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局将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维和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紧紧地围绕“两中心两地”战略定位,引领两地的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加强跨区域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服务供给,加快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水平建设。
深化监管引领,服务好“双城经济圈”
蒋平重点介绍了川渝两地银保监局如何深化监管引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好“双城经济圈”重点工作的情况:
一是服务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枢纽。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地投放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余额2.63万亿元,提升基础设施内联外通水平,强化重庆、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支持“一带一路”融资余额1.14万亿元,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融资余额489亿元,1-7月出口信用保险共支持2041家川渝企业出口88.48亿美元,有力促进了陆路贸易与海路贸易的对接。
二是服务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2项措施,以及服务制造业的考核评价办法。截至今年7月末,两地发放制造业贷款余额1.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4%,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超过了40%,针对重点产业链发放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了30%。
三是服务共建西部科学城。出台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22条措施”,“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项措施”,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等,以“一城多园”的模式合作共建。截至7月末,两地发放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贷款余额9634亿元,上半年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险提供的风险保障是286.7亿元,同比增长了58.23%,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保驾护航。
四是服务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两年多来持续地健全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加快金融要素集聚、深化拓展金融市场,打造具有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西部金融中心。截至今年上半年,川渝两地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38家,资产规模占全国的5.63%,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平均2.16个百分点;保险公司170家,保险公司法人机构数量位居中西部首位,资产规模占全国的3.07%。
五是服务共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注重民生领域金融服务,出台了《稳大盘促消费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工作举措》,餐饮文旅行业贷款和消费贷款余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双双超万亿元,助推重庆、成都2022年上半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排名全国城市第四和第七位,有力地支持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文化走廊建设。
蒋平还介绍了重庆银行业保险业近十年来发展的主要情况:
立足“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定位,推动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年来,重庆银行业资产规模连续跨越四个万亿级台阶,今年7月末达到6.85万亿元,保险业资产规模较十年前增长2.55倍,达到2592亿元;银行存款、贷款余额、保险密度、保费收入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其中存贷款余额连续跨越3个万亿级台阶,近十年分别增长1.5和2.16倍,达到了4.86万亿元和4.93万亿元;保险业赔付支出近三年增长38.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金融业成为重庆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注入不竭动力。
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蒋平介绍称,十年来重庆银保监局以金融创新支持科技创新,首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受到国务院高度肯定,6月末累放余额同比更是大幅增长超40%;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2.3%,“专精特新”企业融资覆盖率同比提升3.65个百分点,融资规模同比增长2.53倍;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有贷款户数十年增长超过20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年均下降0.26个百分点。全辖涉农贷款保持十年年均10%以上增长率,农业保险实现所有区县全覆盖。
金融风险处置方面,近三年来,重庆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579.6亿元,超前12年的总和,尤其是去年处置了644.9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截至7月末,重庆银行业不良率1.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8个百分点。
“特别是重庆的中小银行机构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全市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达到8439万元,远远高于准入门槛,平均资本充足率超过18%,远高于监管标准,全部实现了由主发起行控股,平均持股比例达到71%,主发起行与村镇银行全部签订了流动性救助协议,大大增强了市场信心。”蒋平表示。
加强互动、共唱“双城记”
陈育林则围绕川渝两局在加强互动、共唱“双城记”方面介绍了详细情况:
一是始终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陈育林介绍,近年来,川渝两局党委结合地理毗邻、文化相近、红色资源相辅相成的诸多优势,开展多项党建共建活动,特别是2021年联合举办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在加强两地金融服务过程中提高政治站位,把党的领导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金融业务工作的实际行动上,切实增强金融报国情怀和事业心责任感,有力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两地银行保险机构通过总行党委制定专项方案、法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党组织互访共商等形式,进行了广泛而务实的交流共建。
二是始终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同频共振、协同发力。2020年6月,川渝两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本着“统筹协同、共建共享、市场选择、差异发展”的原则,重点围绕“五个共同”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川渝两局已初步形成相向推进、共同引领、同频共振的良好合作格局。
在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方面,川渝两局全力推进金融机构聚集和发展、持续深化拓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金融资源已实现适度聚集并形成辐射效应,规模经济和金融效益进一步提升,经济金融在更高水平上达到了动态平衡,成为“两中心两地”建设的“加速器”和“压舱石”。
在共推改革试点方面,联合推动国家金融创新和开放试点政策先行先试,推动建立首个跨区域的社会组织——成渝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联合发布通知优化银行业分支机构变更营业场所事项,推动两地市场准入政策协同一致,推出“铁路E卡通”服务,实现川渝高铁出行公交化,配合海关落地“关银一KEY通”川渝跨关区、跨窗口、跨领域“一站式”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
在共商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推行成渝地区异地个人借记卡存、取、转款手续费减免专项活动,累计为客户减免手续费约1300万元;推动建立保险理赔跨区域通赔通付制度,目前两地主要保险公司已实现川渝异地代为查勘、理赔和互赔互认,助力推动双城社保卡一体化,大大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养老、就医、缴税、通关一体化水平。
在共抓风险联防联处方面,签署《债委会工作合作协议》,协同推进跨区域债委会组建和高效有序运行,目前已组建3家重点企业跨区域债委会,合力推动风险化解;建立重点金融业务、重点银行保险机构和重点企业风险联合摸底排查机制、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处置机制和协同处置机制。
在共促监管效能提升方面,联合开展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计监测,引导两地银行保险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金融服务供给;指导两地银行业、保险业协会达成26项行业自律合作机制;指导机构承建“川渝跨省通办”业务支撑系统,推动川渝政务服务平台用户跨省市互认,实现210项通办业务上线,办件量达380万件。
三是始终在金融服务过程中注重和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做好监管引领。近期川渝两局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联合制定了《意见》,围绕三个重点发展方向提出20条具体措施。
陈育林还介绍了四川银行业保险业近十年来发展的主要情况:
近十年来,四川银行业保险业持续稳健运行,服务地方经济质效不断提升,重点领域风险有力管控,深化金融改革及对外开放持续释放动力活力,为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了积极有效的金融力量。
截至今年6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总规模是2012年末的2.56倍,从5.26万亿元增长到13.44万亿元;银行机构存款余额10.56万亿元,贷款余额8.9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末的1.6倍、2.4倍。四川银行业资产、负债、存款及贷款余额4项主要指标,目前均居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四川保险业总资产5574.9亿元、是2012年末的2.2倍,2021年实现原保费收入2204亿元、是2012年末的1.7倍,保费规模同样位居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赔付支出397.7亿元,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356.61万亿元。
认真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一揽子措施,截至6月末,四川省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重大交通项目余额分别为8955.6亿元、1.24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6867.66亿元。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方面,陈育林介绍,截至8月末,辖内国开行、农发行累计接受四批基金项目申报共286个,已实现授信244个、456.37亿元,其中126个项目已实现投放302.49亿元。
着力化解信用风险,近十年来累计处置不良贷款近7000亿元,目前不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45个百分点;全省27家高风险农合机构全部“摘帽”,3家重点村镇银行完成风险处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