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发布《2022年度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这已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12年发布该报告。
《报告》以“银行业以稳经营助力经济稳增长”为主题,全面系统反映了在复杂严峻的疫情形势和震荡波动的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自身经营质效的稳步提升促进经济稳增长的实践成果,同时从多维度、多层面对中国银行业一年多来的改革转型进行全景式梳理和总结,并聚焦分析转型发展中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规模分别达367.7万亿元和337.3万亿元,同比增加9.4%和9.5%;截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6.4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较年初增加13.7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今年上半年住户和非金融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量规模均超过2021年全年,存款来源稳定性进一步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坚持数字化转型以降低存款成本,做大交易银行及大财富管理等业务带动存款规模持续增大,进一步实现存款业务的高质量发展。”《报告》称。
中间业务方面,《报告》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推进转型发展,中间业务实现稳步发展,今一季度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58.8亿元,同比增长3.5%,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7.0%。
“目前仍然是银行卡、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占据收入主导,但理财、托管、投行类等中间业务亦得到积极发展。”《报告》称,对于目前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卡类业务,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加重视数字技术的应用,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运用到银行卡业务中,通过各类生态圈构建,不断加大对客户需求的覆盖,同时进一步提升客群管理的数智化水平,针对不同客群、不同偏好,提供差异化产品与服务。
金融风险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9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报告》认为,预计随着下半年稳增长、促经济、保民生等多项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银行业资产质量将得到边际改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增强经营稳健性,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以高质量风险管控助力金融稳定与金融安全。
《报告》还总结了2021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转型方面的情况,称随着战略性业务布局持续深化,新兴行业及重点区域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改革转型新动能不断积聚:
一是公司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在国家政策与监管部门推动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国有银行机构普遍在章程中明确了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之中,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加强;规范治理体系,提升“三会一层”履职效能,多元化的股权结构逐步形成,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协调发展的公司治理运作机制日益完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经营活力,同时强化外部市场约束,优化治理环境;加大沟通力度,增强信息披露主动性;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二是财富管理业务加快转型升级。在政策指引以及银行业自身推动下,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前景广阔。顺应经济结构转型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趋势,加快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积极参与到“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大资管”链条中,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需求。一方面正在实现从卖方模式向买方模式转型,持续加强投研团队建设,提升产品筛选能力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另一方面进一步推进财富管理数字化转型,加强内外部合作,构建财富管理生态圈。
三是数字化发展新模式加速构建。随着数字经济逐渐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数据+技术+平台”,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资源投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数量持续增长,通过对业务经营、数据治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等各个层面的数字化改造,构建更稳定、可持续的银行数字化发展新模式,不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同时着眼于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智能客户服务模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基于服务体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的数字化转型发展。
对于下一阶段,《报告》认为,面对依然复杂动荡的国际局势,充分发挥金融职能,全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使命和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继续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加强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坚持不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强基固本,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