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政策呵护 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井喷

    发布时间: 2022-12-23 16:25首页:主页 > 银行 > 阅读()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受到银行青睐。Wind数据显示,政策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超过800亿元,商业银行的发行规模超过2600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绿色金融债券发行提速离不开政策的助力,同时,绿色金融债券成本低期限长,受到多家商业银行的青睐。未来,随着我国对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路径逐渐清晰,预计绿色金融债券还存在很大的扩容空间。

      多家银行积极发行

      近日,多家银行发布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公告。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12月以来,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南京银行、重庆三峡银行、桂林银行、乐山市商业银行、浙江安吉农村商业银行等。从债券品种来看,多为固定利率债券,期限一般为3年,发行规模从数亿元到上百亿元不等。

      中国银行以300亿元的发行规模位列近日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之首。该行发行公告显示,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具体来看,涉及清洁能源产业项目85个,金额234.41亿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18个,金额38.77亿元;节能环保产业项目9个,金额26.36亿元;生态环境产业项目1个,金额1.60亿元;清洁生产产业项目1个,金额0.35亿元。

      一些城商行也是近期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的主力军,募集资金投向覆盖多个细分绿色领域。如重庆三峡银行于12月16日至12月20日发行2022年第二期绿色金融债券20亿元,并表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拟投向15个固废综合利用类项目、1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类项目、4个灾害防控类项目、2个生态保护类项目。

      规模大幅增长

      今年以来,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热情高涨。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以来的政策性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约为834亿元,商业银行的发行规模约为2679亿元,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发行总规模约为3513亿元。去年同期,政策性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约为586亿元,商业银行发行规模约为695亿元,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发行总规模约为1281亿元。今年总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两倍,其中商业银行的发行规模更是增长近三倍。

      从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来看,商业银行中,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占据着主体地位。今年以来,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杭州银行以及建设银行。

      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是中国银行发行的“22中国银行绿色金融债02”以及“22中国银行绿色金融债01”,发行面额均为300亿元。“22平安银行绿色金融债”以及“22交通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面额均达到200亿元。

      中小银行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积极性也有很大提升。城商行中,杭州银行、北京银行发行规模较大,分别发行100亿元、90亿元。农商行中,广州农商行、成都农商行发行规模较大,分别达到30亿元。

      丰富绿色产品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而绿色金融债券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金融工具,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当前绿色金融债券“井喷”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我国对绿色低碳发展愈发重视,对金融机构提出越来越多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在这一方向指引下,银行机构资金端需要支持资产端加大绿色信贷发放,支持绿色行业发展,银行机构需要为此去寻找更多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流动性整体比较充裕,整个金融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发行成本较低且发债期限相对较长,通过发放绿色金融债券筹集中长期资金在成本上具有优势。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也应不断丰富绿色产品体系,进一步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银行业绿色金融相关业务主要包括发放绿色贷款、承销或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其中绿色贷款是最主要的绿色金融业务。

      “高碳行业低碳转型难度大,相关经济主体面临诸多风险,应在已有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挂钩贷款等转型金融工具有益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股权类融资工具、证券化产品、保险和担保等风险缓释工具。大力增加转型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支持具有明确低碳转型策略、内部治理完善的企业获得多种形式的融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此前强调。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