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世六载以来,科创板已从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华丽转身,成为“示范田”,引领着中国经济向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行。据最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5日,科创板已成功上市577家企业,其中351家更是入选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也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便定位于“硬科技”和“专精特新”含量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肖瑞瑾对此深表赞同,并指出科创板设立以来的成果斐然:它不仅为中国科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成功推动了注册制改革的进程,更引导了资产配置方向的深刻转变,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助力。
在这57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IPO募集资金总额高达9142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也达到了1623亿元,合计超过万亿元。这些资金如同源头活水,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肖瑞瑾认为,科创板正是通过这些企业的快速成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科创企业的发展。
同时,科创板作为最先实施注册制的资本市场之一,其长时间平稳运行也证明了注册制的可行性和政策优势。注册制的高效定价和短周期的价格发现,极大地提升了市场运行的整体效率,为后续A股市场整体实施注册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此外,科创板还深刻改变了资产配置的方向。在设立之前,A股市场上专门投资于科创行业的公募基金产品匮乏。而科创板的出现,不仅催生了一批科创类公募基金,还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科创行业的重要工具,创造了较好回报,引导了社会资金配置方向逐步向科创行业迁移,为科创行业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方面,科创板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科创板行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等主要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肖瑞瑾指出,机构投资者在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方向上,主要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的龙头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等特点,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未来产业则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对于这些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机构投资者尤为关注其产业空间、市值比例、行业龙头卡位和潜在的盈利弹性等因素,以期在科创板市场中寻找到最具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
科创板在六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为中国科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还推动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和资产配置方向的转变。未来,随着科创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