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10.4% 前7月外贸实现较快增长

    发布时间: 2022-08-08 10:09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其中,7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6.6%,保持了5月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升的态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专家认为,外贸保持强劲增势得益于物流持续恢复、产业链供应链具有优势、稳外贸政策效应显现等多种有利因素的推动。展望三季度,我国出口有望保持较高增速,进口需求也有望继续恢复。

      7月出口增速超预期

      海关数据显示,按人民币计价,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3.9%,单月同比增速创下2021年3月以来的新高;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8%。

      无论是以人民币计还是以美元计,7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速均超出此前市场预测值。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殷越表示,在生产物流更加通畅、海外需求较为旺盛、能源成本具备优势、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竞争力,以及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的推动下,7月出口继续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专家分析,当前,多数海外经济体通胀高企,使得海外制造业面临高成本的压力。我国得益于保供稳价系列举措的实施,电力等能源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工业品价格总体增速较低,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抢占出口份额。此外,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叠加能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海外经济体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相关产品需求增加,带动我国相关产品出口较快增长。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受能源供应紧张的影响,当前欧盟产业链受到较大扰动,进口需求上升。数据显示,7月我国对欧盟出口大幅增加,是推动当月出口超预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出口结构来看,前7个月,我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实现同比两位数的高增长,其中对东盟、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9.1%、19.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出口同比增长19.8%。同期,民营企业出口同比增长20.9%,高于同期总体14.7%的同比增速;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汽车出口同比增长54.4%。

      “我国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体现在东盟继续成为第一贸易伙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ECP其他成员国间的贸易发展迅猛;国内外贸企业积极挖掘、培育外贸新优势与竞争力;汽车出口强劲,拉动出口增长等多个方面。”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称。

      进口恢复折射内需回暖

      7月,进口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按人民币计价,7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长7.4%;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进口同比增长2.3%,增速均较上个月有所加快。

      多位专家认为,7月进口增速回升,主要是由于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落地实施,汽车消费、旅游出行等数据出现不同程度的修复,国内需求回暖带动了进口增速回升;同时,能源和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从价格上也对进口增速形成一定的拉动。

      从大宗商品进口数据来看,前7个月,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商品进口呈现“量减价扬”的特点。比如,前7个月我国进口煤同比减少18.2%,进口均价同比上涨93.2%;进口天然气同比减少9.6%,进口均价同比上涨63.1%。

      外贸有望保持韧性

      “7月外贸进出口增速继续加快,充分展现了我国外贸发展的韧性。同时,我国外贸表现强劲,也有助于缓解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周茂华说。

      展望三季度,多位专家认为,我国出口有望保持较强韧性,进口需求也有望继续恢复。

      “出口仍有望保持韧性。”周茂华认为,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外贸企业创新发展与稳外贸政策持续显效,均有助于降低海外需求减弱等潜在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在海外通胀“高烧不退”的环境下,我国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能力较强、生产效率较高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有望继续为外贸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殷越称,目前海外需求依旧旺盛,汽车、服装等出行相关商品的出口将对整体出口增长形成支撑,后续物流进一步改善对生产和出口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说,供给修复和海外需求释放共同促使近期出口加快增长,预计这些积极因素将在三季度继续对出口形成支撑。短期看,海外央行加息等因素对海外需求的不利影响尚不明显。

      进口方面,周茂华认为,国内需求稳步恢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振进口需求。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未来进口有望继续呈现环比改善态势。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