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能源局的统筹组织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对外发布。该蓝皮书明确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并设定了新能源市场化消纳的具体目标:2025年前占比超50%,2029年前实现新能源全面入市,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电力现货市场将正式运行。
描绘电力市场发展新蓝图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宋宏坤指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的持续上升,电网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的计划为主、分区平衡的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需求。因此,必须过渡到市场为主、全国统筹的模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这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
《蓝皮书》显示,我国电力市场已取得显著进展,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规则体系基本建立,市场规模自2016年至今增长近5倍。2023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到5.6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4%。然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层次电力市场协同运行不足、市场功能和交易品种有待丰富、支撑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政策机制需完善等。
为此,《蓝皮书》首次明确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分三阶段推进市场建设。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到2029年,全面建成并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市场监管等统一;到2035年,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支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成。
市场化机制助力新能源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监事长潘跃龙表示,《蓝皮书》不仅为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技术要求,更在市场机制上勇于破冰,为各类经营主体指明了市场发展方向。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则强调,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应坚持安全可靠、市场导向等基本原则,分步骤、分阶段推进8项重点任务。
其中,在构建功能完备和品种齐全的市场体系方面,《蓝皮书》提出推动现货市场按程序转入正式运行,并明确2029年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电力现货市场将正式运行。同时,推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在2029年前实现正式运行。
此外,《蓝皮书》还提出丰富新型储能参与市场的方式,逐步推动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独立经营主体参与市场,并扩大需求响应资源池的规模和范围。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将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部分省份甚至达到5%及以上。
新能源入市节奏持续加快
黄学农介绍,新能源入市节奏正在进一步加快。2023年全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已达6845亿千瓦时,占全部新能源发电的47.3%。部分大型发电企业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已超过50%。同时,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针对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如何有序推动其参与电力市场的问题,《蓝皮书》提出了构建适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包括持续扩大绿电交易规模、完善大型风光基地参与市场方式、建立健全新能源进入市场的价格机制等。此外,《蓝皮书》还强调要统筹新能源入市节奏和规模,确保新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按需入市。
华源证券分析认为,《蓝皮书》高度强调市场化,并预计包括水电、核电等传统能源以及新能源在内的各电源种类将全面进入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对于新能源而言,《蓝皮书》提出的探索新能源进入电力市场的合理收益保障机制,将有助于改变当前新能源在无保障情况下进入市场导致收益率大幅下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