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深海科技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定义为新兴产业,这一举措将深海科技的价值提升到了全新高度,标志着深海科技正从“科研探索”向“产业驱动”加速转型。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晓表示,深海科技被纳入新兴产业领域,是国家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意味着深海科技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深海科技战略价值的凸显,该领域所获得的政策扶持力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也认为,当前深海科技产业化仍处初级阶段,但基于产业发展规律预判,后续针对性扶持政策或将陆续出台,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迎来发展契机。
一个超万亿元的新赛道正在浮现。深海,通常指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这里阳光无法照射到,具有高压、低温、黑暗、地质复杂等特点。然而,正是这片神秘的海域,正构建起万亿元量级的产业集群版图。深海科技技术版图横跨深海探测、资源开发、通信导航、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产业链条则涉及深海资源开发、智能装备制造、海洋新基建以及海洋治理与服务等多个产业。从产业链纵向延伸来看,深海科技还涵盖可燃冰与多金属结核开采等战略资源开发,AUV机器人、无人潜航器等智能制造体系,海底数据中心及深海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深海采矿国际公约与航道安全保障等全球治理事务。
东吴证券发布的研报将深海科技定义为十万亿元量级市场,认为该产业未来有望成为经济新增长极。研报指出,深海科技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领域,正从科研探索向产业化加速迈进。当前我国已形成覆盖深海探测、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生态保护的全产业链布局,深海科技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超万亿元量级产业蓝海,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也表现出极大热情。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正式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深海科技概念股表现活跃,多家相关个股涨停。其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洋防务与信息对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海讯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个股表现尤为抢眼。
在深海养殖领域,中国海防利用其在水下传感器、核心控制设备、智能信息系统方面的技术与产品优势,持续加强与领域内养殖企业及养殖装备制造企业深度合作,积极开辟海南、广东、辽宁等地的养殖装备配套市场。海兰信则在深海装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610米及365米深的两款常压潜水系统装备是国际顶级的深潜高效作业装备,拥有完整知识产权。同时,海兰信在海底数据中心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具备系统化生产能力,正式开始商业化的建设。
此外,多家上市公司也被投资者询问是否布局深海科技相关业务,显示出市场对深海科技领域的高度关注。华泰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王兴表示,我国深海科技正经历从核心技术攻关迈向产业化应用落地的关键跨越,当前国内已在深海领域形成多维度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以及深海科技并列为新兴产业,这也激发了业内对于我国“空、天、海”协同发展的想象空间。吴晓认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与深海科技均依托于前沿科技突破,共同构成了“空、天、海”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这种协同发展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还能推动全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兴也表示,预计在6G时代,从地面到平流层再到卫星互联网的多层次信息覆盖有望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我国有望在“空、天、海”一体化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在立体交通体系建设领域,“空、天、海”的协同发展能够加速交通体系从平面向立体化网络的迭代;在通信网络方面,则正在呈现从陆地、沿海向全球扩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