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跨越“双新融合”鸿沟,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

    发布时间: 2025-04-21 15:11首页:主页 > 公司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背景下,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换挡提速的关键所在。而在这波澜壮阔的进程中,科创人才作为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摆渡人”,其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力量。

    科创人才:胜负之关键,产业之引路人

    “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横亘的鸿沟,唯有科创人才能够跨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燕生一语中的。他强调,在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已成为战略制高点,中国经济必须加快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型,让“人才红利”真正转化为“产业红利”。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3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已达724万人年,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较1991年增长了10倍。这一庞大的科技人才储备,为释放“人才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创人才的力量,不仅在于推动单个企业的崛起,更在于引领整个产业的变革。烟台市经开区与睿创微纳科研团队的“偶遇”,催生了烟台市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带动了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科研人才的创业,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连续10年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这些案例无不证明,科创人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和“关键人”。

    挑战重重:科创人才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然而,科创人才在推动“双新融合”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资金短缺、管理经验不足、市场经验匮乏,以及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制约科创人才发挥作用的瓶颈。

    “在实验室做科研和下海创业,真的是‘冰火两重天’。”曾在中国科学院担任研究员的张鹏感慨道。他带领团队创立中杭嘉悦,从事新材料高温智能装备业务,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但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从性能指标的最优化到成本控制的市场化,从股权分配的“大锅饭”到引入天使投资后的规范化,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王晓波的经历同样具有代表性。作为润滑材料领域的科研骨干,他带领团队下海创业,旨在打破高端装备润滑材料长期被进口品牌垄断的局面。经过十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实现了梦想,但过程中的技术断层、市场定位等问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

    破局之道: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

    面对科创人才面临的挑战,专家学者建议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支持体系。

    首先,要健全鼓励科技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为科技人才创业提供资金、场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降低创业门槛和风险。同时,要完善创新生态,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其次,要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器。通过建设专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一站式的创业服务,包括项目孵化、资金对接、市场推广等,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此外,还要培育“耐心资本”。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投入,因此需要培育一批具有长期投资眼光和耐心的资本力量,为科技人才创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同时,加强科技人才创业指导和服务也至关重要。通过举办创业培训、提供法律咨询、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帮助科技人才提升创业能力和市场经验,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弯路和挫折。

    未来展望:科创人才引领产业新篇章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科创人才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他们不仅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还将引领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正如OpenAI核心科学家团队改写全球AI产业版图所示,未来的全球产业竞争将越来越体现为科创人才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换挡提速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科创人才是推动“双新融合”、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开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