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从发行主体扩容、资金用途拓宽、审核流程优化等维度推出系统性支持举措,标志着我国科创金融工具箱再添重磅政策利器。
制度创新破局,科创债迈入发展快车道
本次政策组合拳精准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首次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纳入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明确其可通过贷款、股权投资、基金出资等多元化渠道定向输送金融活水。据中国证券报获悉,已有近10家券商启动科创债发行筹备,招商证券等机构计划发行规模超160亿元,形成“承销+投资+投行”一体化服务模式。
更令市场瞩目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首次被纳入科创债资金投向,突破了此前仅限创投基金和政府产业基金的限制。这一调整将大幅提升股权投资机构资金运用灵活性,为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开辟更广阔的融资通道。
审核机制革新,融资效率显著提升
为破解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特性导致的融资难题,《通知》打出信息披露简化组合拳:允许行业龙头科技企业延长财务报告有效期、简化董监高及审计机构签章流程,并支持适用前期发布的简明披露规则。某科技型企业财务负责人直言:“财务数据有效期延长和半年报披露简化,让我们能更从容把握发行窗口,降低信息披露成本超30%。”
在交易机制层面,科创债获准适用融资审核“绿色通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可参照知名成熟发行人享受快速审核。更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鼓励发行可转股条款、成长挂钩利率等创新品种,并支持公募基金创设科创债ETF,质押折扣系数上浮等配套政策形成投融资良性循环。
万亿市场扩容,精准灌溉科技创新
政策暖风催热市场反应。截至3月末,科创债累计发行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其中上交所累计支持近300家企业融资超万亿元,深交所科技创新固收产品发行规模达2200亿元,北交所信用债市场开市以来推出包括科创债在内的十大专项品种。
多家受访企业表示,科创债期限长、成本稳的特性与科技创新长周期投入高度契合。某新能源企业通过发行科创债募集资金20亿元,其中60%投向固态电池研发,较传统贷款融资成本降低1.5个百分点。随着《通知》明确做市商机制优化和交易费用减免,二级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改善。
交易所协同发力,构建科创生态圈
三大交易所均表态将深化政策落地。上交所计划完善“三开门”服务机制,强化投融资对接;深交所着力丰富科技债产品谱系,打造精准支持体系;北交所则聚焦股债联动,强化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全链条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科创债制度升级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迈入新阶段。随着“募投管退”生态闭环逐步完善,科创债有望成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金融引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