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前沿阵地,科技影视产业正以"文化传播+经济增长"的双重属性,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近期,从地方政策到企业实践,科技与影视的融合进程呈现加速态势,行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政策加码:多地出台专项支持,构建产业新生态
为推动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多地政府密集发布专项政策。重庆市多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支持科技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明确提出培育壮大影视市场主体、吸引企业来渝生产制作、打造影视精品、支持科技人才引育等举措,旨在通过政策衔接与资源整合,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北京市则发布《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从技术融合、设施升级、应用落地、生态创新四大维度布局,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5个以上重大文化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10个以上科技赋能文化标杆场景""100项以上新技术应用推广"等目标,并规划建设一批融合示范基地与产业园区,推动文化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万联证券分析师指出,此类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与地方对文化影视产业的高度重视,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将有力推动科技与影视的深度融合,助力行业突破传统边界。
企业响应:技术场景加速落地,产业链创新活跃
在政策支持下,科技影视产业链企业纷纷披露业务进展,抢抓"科技+影视""AI+影视"的市场机遇。
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期间,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与松江区政府共建的"上海科技影都AI创制生态中心"发布轻量化虚拟制作解决方案等创新成果,标志着虚拟制作技术向更高效、更普及的方向迈进。
博纳影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密切关注影视科技趋势,高度重视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内容制作中的应用前景,并积极遴选优质项目推进VR影视开发,致力于为观众带来更具沉浸感的观影体验。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则宣布与香港TVB深化战略合作,聚焦大湾区娱乐与音乐领域。双方将在科技层面探索前沿技术在音乐影视中的创新应用,同时打通内地与港澳及海外用户生态,开放共享影视IP资源,为创作注入新活力。
专家建言:构建协同机制,平衡技术与艺术
面对科技与影视融合的深化,如何平衡内容表达与技术应用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提出三点建议:
-
技术中台+艺术创作协同机制:设立跨学科研发团队,将AI算法、虚拟制作、动态捕捉等技术模块化,为导演、编剧等艺术创作者提供"即插即用"的技术工具包,实现技术与创作的无缝衔接。
-
产学研共建影视科技实验室: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突破实时渲染、智能剪辑、情感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动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影视制作流程中的标准化产品,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
技术伦理与艺术表达平衡:在应用AI换脸等技术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避免技术滥用对艺术真实性的损害,确保科技服务于内容而非颠覆内容。
从政策赋能到企业实践,再到专家建言,科技影视产业正以"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应用落地"的闭环模式加速发展。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下,行业有望突破传统边界,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