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2023宏观政策回望:加力度 提质效 谋全局

    发布时间: 2023-12-19 15:27首页:主页 > 要闻 > 阅读()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超1.6万亿元税惠红利精准“落袋”、前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21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

      两度降准降息、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延期扩容、企业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

      为政府债券集中大量供给做好流动性安排、创新货币财税工具靶向支持薄弱环节重点领域、完善财政贴息等配套机制……

      政策无形,润物有声。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在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稳向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望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继续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夯实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内在基础。

      为实体经济增底气

      “今年前三季度,仅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一项,我们就享受了500余万元的税收优惠。我们将把省下来的钱全部作为后续研发项目的科研经费,让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山西银圣科技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贾燕玲说。

      在税惠“活水”浇灌下,山西银圣科技实现了从生产初级氧化镁产品的小工厂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转变。

      减税降费,利当下惠长远,正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的关键处。

      今年,我国延续优化创新实施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

      有“减”,亦有“增”。增支,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的另一着力点。

      面对总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今年财政支出处处体现“加力”: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462亿元,同比增长4.9%,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靠前谋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力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中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带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两次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延长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6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货币信贷总量保持合理增长,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继续上升,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6.39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在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位,1-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89%,延续下行态势。

      在岁末年初的关键时期,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将继续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我国宏观政策空间仍然较足。今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出台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这些政策效应将在2024年持续释放。”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说。

      为高质量发展注动力

      2023年,宏观政策加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同时,还更加突出一个“效”字,以更好匹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看财政支出,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有保障。1-11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教育支出增长5.7%,农林水支出增长5.8%,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3%,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增长7.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8.6%。

      看减税降费,民营经济纳税人是税费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1-10月,全国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金额占比近75%;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是享受优惠占比最大的行业,受益最为明显;前三季度全国共40.3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效增强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底气。

      看信贷结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能明显改善。10月末,“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7.7%、22.1%、15.7%,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上述3类企业10月末中长期贷款增速分别达到41.1%、92.2%、46.8%,保持高速增长。

      展望2024年,宏观政策还将继续提升效能。

      关于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专家预计,2024年财政支出会更多向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等领域倾斜。同时,加快推进新增国债的发行使用,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持合理支出强度。此外,还会持续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关于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与此前“精准有力”的要求相比,更加突出对“效”的关注和强调。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将更加注重“适度”,提升“准度”,充分发挥效能,有效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韩文秀近日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表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个表述有两方面新意,一是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排在货币供应量前面,因为这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二是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统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目标要求,并强调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

      积极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应成为提升政策质效的题中之义。据了解,每年我国全部贷款当中约八成需要回收再投放。盘活存量贷款、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对支撑经济增长同样十分重要。

      取向一致聚合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2023年以来,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并支持风险化解,财政政策明显发力,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同时,人民银行前瞻性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渠道加大流动性供应,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实施。

      如,2023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为此,一方面,人民银行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流动性供应,为金融机构认购政府债券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平滑可能的短期冲击;另一方面,在货币政策操作中广泛使用国债、地方债作为质押品,配合财政部积极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提升政府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投资吸引力。

      又如,为护航企业创新发展,财政货币政策同向发力:人民银行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并定期开展全国性银行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贷款情况通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不断优化,有关部门在今年3月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同时,新增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政策享受时点,引导企业更快更好加大研发投入。

      可以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加强协同配合是2023年宏观调控的一大看点。二者在总量、结构等层面相互配合,不断提升宏观调控的整体效率,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中流击水,奋楫前行。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未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需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离不开政策护航。未来,既要加大调控力度、展现政策作为,还要用好政策空间、提高政策效能,更须注重落地实施,确保见到实效。这一过程中,做好政策间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协同性,形成政策合力、治理合力,确保宏观调控作用真正发挥到位,既有必要,也很重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坚持实行精准调控,坚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近年来,我国宏观政策保持稳健,调控留有余地,目前政策“工具箱”依然充足,完全可根据经济形势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来应对挑战。可以相信,2024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牵引带动下,随着各类政策进一步强化统筹、加强配合,保持连续性、提高针对性,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必将进一步增强,成效也将进一步显现。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