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生态环境部携手举办了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多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势头强劲,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金融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将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质效。
推进会现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六大银行分别与六家企业签署了融资对接协议,标志着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至2027年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指出,近年来,金融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为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10月,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金融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强调,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要立足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强化专业队伍建设等举措,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
在绿色产品和市场建设方面,要加大绿色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力度,强化绿色融资支持;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建设,发挥碳市场在价格发现、风险分散等金融属性上的积极作用;同时,要聚焦资源环境要素、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优化绿色产品和服务。
朱鹤新透露,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已超过35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3.9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中国银行副行长张小东也表示,中国银行持续做好对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目前境内绿色贷款已突破4万亿元,绿色贷款占比超过20%,保持同业领先。
彭立峰表示,人民银行将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至2027年,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扩围试点,及时评估试点效果,合理确定支持范围并推广到全国。同时,将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对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表现开展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
加快制定统一绿色金融支持目录
朱鹤新强调,金融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要持续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目录和统计制度,明确绿色金融的重点方向。同时,要加快完善环境权益登记、担保、评估等配套政策,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绿色重点行业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谱系,主动对接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清单,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融资融智服务。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生态环境部门将主动与金融部门一道,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力度。
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张小东希望相关主管部门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金融机构准入、生态环保项目部的投融资信息共享、重点行业排放主体的碳足迹数据库共享等方面加强指导支持。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峰则建议金融系统的监管者、从业者多走进资源循环行业一线,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的新变化、新状态,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提高绿色金融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
最后,朱鹤新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共同提升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在推动绿色金融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注重绿色金融对环境效益改善、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