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光伏电池行业迎来历史性时刻。经过三次递表冲刺,钧达股份(02865.HK/002865.SZ)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中国光伏主产业链首家实现“A+H”两地上市的企业。截至上午10时05分,公司股价上涨3.39%至22.9港元/股,总市值达67亿港元。
三次冲刺终圆梦,全球化布局再提速
此次H股发行,钧达股份以每股22.15港元的价格全球发售6343.23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8倍认购,最终净筹资约12.92亿港元。根据规划,75%的募资将用于建设阿曼5GW高效电池生产基地,8%投入N型TOPCon技术研发,7%拓展海外营销渠道,剩余10%补充营运资金。
钧达股份的港股上市之路颇具波折。2024年初首次递表失效后,公司于去年10月重启申请仍无进展,直至今年4月21日火速通过聆讯,从递表到挂牌仅用24天,成为年内赴港上市潮中的标杆案例。
跨界转型典范,技术驱动全球扩张
作为光伏行业“跨界玩家”,钧达股份的转型故事堪称教科书级。公司成立于2003年,原主业为汽车饰件,2017年登陆深交所。但受汽车行业寒冬冲击,2021年净利润亏损1.79亿元,当年果断收购捷泰科技切入光伏赛道,2022年置出汽车业务,全面聚焦光伏电池研发生产。
技术迭代成为其逆袭关键。2024年,钧达股份N型TOPCon电池出货量达30.99GW,全球市占率24.7%稳居榜首,整体电池出货量33.74GW位列全球第三。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其全球光伏电池市场份额达17.9%,仅次于行业巨头。
冰火两重天:境内亏损加剧,海外溢价突围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钧达股份营收99.52亿元,同比下降46.66%,归母净利润亏损5.91亿元,电池业务毛利率仅0.48%。今年一季度延续颓势,营收18.75亿元,同比下滑49.52%,亏损扩大至1.06亿元。
但海外市场成为破局关键。2024年境外营收23.73亿元,同比激增171.33%,占比提升至23.85%,海外毛利率6.37%显著优于境内-1.04%。公司透露,2025年一季度海外销售占比已达58%,印度、土耳其、欧洲市场占有率领先,海外电池价格较国内溢价明显。
万亿赛道博弈,产能出海破局
面对行业周期波动,钧达股份加速全球化:
- 产能出海:阿曼5GW项目计划2025年底投产,规避贸易壁垒同时贴近海外需求;
- 技术筑基:持续投入TOPCon迭代及异质结(HJT)技术研发,保持效率领先;
- 资本优化:预计港股上市后资产负债率将从78.95%大幅改善,增强抗风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判断2025年光伏行业供需格局已现改善迹象,电池环节盈利弹性有望释放。随着阿曼基地投产及海外渠道拓展,这家从汽车零部件跨界而来的光伏黑马,正以“技术+资本+全球化”三驾马车,在行业洗牌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