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透视:资金流向彰显经济新活

    发布时间: 2025-04-02 13:17首页:主页 > 银行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近期,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陆续揭晓,作为企业与居民融资的核心渠道,银行的资金流向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资金究竟流向了何处?这一流向又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新活力?

    聚焦重点领域:科技型企业成信贷“新宠”

    从年报数据来看,2024年上市银行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新增贷款合计超过8万亿元,其中工行和农行的新增贷款均突破2万亿元大关。

    在信贷投放的版图中,国家重大战略与重点领域依然是重中之重。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等领域的贷款增长势头强劲。具体而言,截至2024年末,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过3.1万亿元,中行该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31%,建行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04万亿元,农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2%。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型企业正逐渐成为银行信贷的“新宠”。截至2024年末,建行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超过3.5万亿元,工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超过54%,光大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2.1%。这些数据背后,是银行加快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机制的生动体现。工行在全国设立了25家区域性科技金融中心,农行的科技专业支行数量已接近300家,中行则设立了中银科创母基金,以全方位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然而,尽管科技型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青睐,但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难题。对此,银行业表示将持续深化“股贷债保”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专属性产品,以满足各类创新主体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助力促消费扩内需:个人消费贷款增势喜人

    在提振消费的背景下,银行业积极挖潜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领域,同时发力培育文旅、养老等新型消费场景,加大个人消费贷款的投放力度。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交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1568亿元,增幅高达90.44%;农行个人消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2943亿元,增长28.3%;建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1%,信用卡贷款余额更是突破1万亿元;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达到3961.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8%。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还聚焦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平稳投放个人住房贷款。2024年末,建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突破1500万户,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6.19万亿元;中信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14.1亿元,增量居于同业前列。去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政策“组合拳”落地显效,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这也从金融领域得到了印证。

    建设银行副行长纪志宏介绍,去年四季度建行个人住房贷款日均受理量环比提升73%,同比提升35%。今年以来,建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受理量、投放量延续良好势头,一季度提前还款较上季度继续下降。随着提振消费政策陆续出台,消费金融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青马认为,金融与财政贴息、减税降费等政策共同发力,将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消费注入源头活水。

    深挖信贷增长点: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持

    在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释放了保持贷款投放稳定增长的信号,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稳固、有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工行表示,未来三年计划为民企提供投融资不低于6万亿元,支持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农行则表示,2025年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预计今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将超过7.5万亿元,普惠贷款增速将继续高于全行各项贷款的平均水平。

    梳理多家银行释放的信息,围绕支持实体经济,今年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逐渐明晰。交行表示,2025年计划投放对公信贷增量4800亿元,投向重大项目、制造业、乡村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符合政策导向的重点领域。建行则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五篇大文章”及零售信贷占比,加强对能源、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的绿色信贷支持,继续做好“两重”项目和基建等领域的金融供给。光大银行透露,今年在科技、绿色、普惠、制造业、民营、涉农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将占对公信贷增量计划的70%以上。

    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2025年将把握好乡村振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提振消费等战略机遇,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专家指出,银行紧跟宏观经济的导向,深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将持续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资金支持。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