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领域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成果斐然,全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与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缩减,众多省份实现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动态清零”,中小金融机构减量提质成效显著,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关键成就。
金秋十月,塞上江南宁夏大地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中国证券报记者跟随金融监管总局调研团深入这片土地,探寻当地中小银行改革路径,剖析银行破茧重生后的转型发展之路,以及如何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形成风险化解的良性循环。
改革化险,最终目的是让中小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在此次调研中,多位银行客户向记者讲述了改革前后金融服务的显著变化:贷款利率下降、授信额度提升、产品服务多元。亲身经历村镇银行改革的业内人士张璐感慨:“改革前,我们像划着小舢板出海,虽有服务本土的热情,但受‘小、散、弱’瓶颈限制,难以满足客户需求。改革后,资金实力增强、服务种类增多、办理效率提高,服务能力今非昔比。”
宁夏银川: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稳步推进
宁夏银川贺兰县天鹅湖小镇虹桥路商业街06号,见证了村镇银行向城商行支行的蜕变。这里曾是宁夏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的所在地,如今已成为宁夏银行贺兰支行的经营场所。
走进宁夏银行贺兰支行,不少人前来咨询二手车贷款产品“易车贷”。贺兰县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形成销售、检测、信贷、保险、缴税、办证、挂牌“一条龙”服务机制,拥有数百家二手车经销企业。
“易车贷是我们承接并优化升级的特色信贷产品。一手车车贷业务多由4S店厂家金融负责,二手车车贷业务对我们而言潜力巨大。村镇银行扎根地方,结合我行系统优势,提升了金融服务质效。”宁夏银行贺兰支行行长文佐瑞介绍道。
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由原包商银行于2010年发起设立,改革重组前是宁夏辖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其改革化险工作备受关注。
在改革过程中,央地协同、分类施策的治理智慧得以充分体现。面对异地主发起行风险处置难题,金融监管总局指导跨省协调,宁夏与内蒙古两地党委政府协商沟通,两地监管部门联动配合,统一化险目标、落实处置要求,确定由宁夏银行吸收合并的处置路径。
此外,宁夏银行联合蒙商银行、贺兰回商村镇银行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清产核资,先后开展三轮股东磋商,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今年7月,贺兰回商村镇银行原16家股东全部平稳退出,8家网点统一换牌,220名员工得到妥善安置。
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的蜕变是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缩影。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十四五”时期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长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数据变化反映出监管理念的转变和监管能力的提升,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工作呈现出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特征。”
监管协同:重塑可持续发展经营根基
既要全面“排雷”,摸清风险底数,又要巧妙“布线”,设计个性化改革方案,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改革成功的背后充满艰辛。
宁夏银行党委副书记倪国梁是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改革化险的亲历者。他表示,接到任务时,工作千头万绪,股东协调、存量业务衔接、客户无感过渡等问题亟待解决。关键时刻,监管部门、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地方党委金融办在部门协调、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宁夏金融监管局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全程指导和深度参与改革化险工作;银川市、贺兰县两级政府在工商登记、业务支持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股权结构分散、收购难度大的问题,宁夏金融监管局积极促成《主发起行职责委托管理协议》签订,协调贺兰回商村镇银行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多项议案,有效破解治理僵局。“我们还主动前往各个股东所在地沟通股权转让事宜,答疑解惑,确保股权转让如期实施。”倪国梁说。
当前,中小银行改革路径逐步清晰,兼并重组、在线修复、市场退出等多种方式并行。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是兼并重组的典范,而石嘴山银行则是在线修复的样本。
坐落于“因煤而兴”的石嘴山市,石嘴山银行曾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经营发展面临压力。有关部门按照“一行一策”思路,为其定制“政治引领、监管推动、地方支持、股东发力、银行自强”的改革化险路径。
“我行外源性资本引入难,依赖自身利润积累的内源性资本补充增速慢,难以满足改革发展对资本的需求。”石嘴山银行董事长张成保直言。对此,当地政府拿出2亿元为其补充资本,夯实核心一级资本。
更为关键的是,改革直指公司治理这一根本。“既要果断处置存量风险,又要确保‘机制改善’落到实处,通过对标优质银行,纠偏补短、强化合规、严控新增,重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根基。”宁夏金融监管局负责人表示。这种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转变,体现了改革化险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击。截至2025年8月末,石嘴山银行资产总额664.71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9.15%;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等主要监管指标稳中向好。
金融赋能:实现金融服务能力跨越式提升
“我们在西部这个小地方,就是要干一些别人干不了、不想干的事情!如果只会模仿,很难赚到钱。”宁夏维尔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小宁手持最新研发产品,向记者介绍公司取得的技术突破。
创新之路充满挑战。“我们研发了很多东西,但失败的也不少,不可能个个都成功,但研发不能停,该投入就要投入。”王小宁认为,唯有高技术含量才能铸就高附加值,带来高利润。因此,公司专注于产品研发,不搞价格内卷。
回顾宁夏维尔精工的发展历程,石嘴山银行始终相伴。初创期,公司面临设备落后等困境,急需启动资金;扩张期,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逐年增加,石嘴山银行的贷款支持为公司升级技术、储备专利等注入了金融底气。即便在石嘴山银行自身改革期,金融服务也从未中断,且力度持续加大。“改革后,服务更主动、高效、专业,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会定期上门了解我们的生产经营状况、研发进展和未来规划,预判资金需求并制定专属方案。”王小宁感慨道。
步入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3D打印产品令人惊艳。共享装备是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已建成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
宁夏共享集团总经理杨军表示,随着公司在高端零部件、特种合金材料等领域的技术不断突破,市场订单持续增长,现有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急需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实验室里的技术优势需通过购置先进智能化设备转化为生产线上的产品优势,这需要巨大资金投入。
共享装备是贺兰回商村镇银行的贷款客户。该行改革后,其2000万元贷款转入宁夏银行授信体系中。凭借宁夏银行更强的资金实力,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下降。“利率降低了,为我们省下了约40万元利息。”杨军表示,改革前银行业务品种相对较少,改革后服务范围扩展到国内外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等多元化领域。
文佐瑞表示,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改革产生了“1+1>2”的效应。“村镇银行有人缘、地缘的优势,与我行的产品一衔接,就能补齐资源技术短板,实现金融服务能力跨越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