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合光能光储项目:电源侧融合应用典范
11月初,工信部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推进电源、电网侧储能应用,并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山东肥城石横镇的天合光能150MW农渔光互补项目,该项目配套建设了天合储能肥城二期储能电站,成为电源侧光储融合应用的典型案例。
光储电站优势凸显:提高光伏利用率与电网稳定性
在探访中,记者了解到,该项目通过挖掘采煤塌陷区资源,创新性地搭建了农光“棚下种植、棚上光伏”、渔光“水下渔业养殖、水面光伏电站”的新模式。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高效组件,有效降低度电成本,保障项目收益。同时,配套建设的储能电站采用天合全栈自研设备,实现电池簇、BMS、直流汇流柜等辅助系统的高度集成,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转。
相比普通光伏电站,光储电站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储能电站的削峰填谷功能,有效缓解光伏电站弃光问题,提高光伏利用率。同时,储能电站还能响应电网调度需求,为电网提供调频等辅助支持,保障电网稳定性。通过能源管理云平台进行统一调度和智慧管控,实现光伏发电与储能充放电的最佳匹配,提升新能源利用率,保障关键用电负荷的电力供应稳定性。
示范项目投资热情高涨:多元化应用场景成关键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近40个地方出台政策明确光伏配置储能具体要求。然而,光储电站的盈利性仍面临挑战,业主方在招标时更多考虑增配储能的成本因素。为破解这一难题,业内普遍认为应着重拓展下游光储应用场景,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
天合光能等一线光伏厂商开始积极开拓储能产品赛道,发展光储融合业务。他们通过提供一体化产品、一体化智能解决方案以及光储融合系统化解决方案思维,全面赋能多元化光储场景。特别是在用户侧的光储充电站、零碳工厂、矿区微网等场景,以及地方能源国企在建设光储示范项目上的强烈意愿,为光储融合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行业门槛趋严:遏制低价内卷,提升服务质量
当前,储能产品价格一降再降,与光伏面临类似的内卷情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盈利模式单一和产品同质化。为破除光储内卷,业内企业纷纷寻求差异化解决方案,通过拓展下游应用场景和提升产品价值来增强竞争力。
同时,行业门槛也在趋严。部分央国企已经着手修改储能招标规则,对投标方的注册资本、业绩、自研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一举措旨在选出行业中排名靠前的厂家作为供应商,确保服务质量,遏制低价内卷现象。随着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小型企业面临经营风险,而具备资质和实力的大品牌设备厂商将更受青睐。
综上所述,光储融合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拓展应用场景、提升产品价值与服务质量、以及趋严的行业门槛,将有助于推动光储融合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