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智能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发布,标志着AI应用正加速落地,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引擎。从电商平台的智能客服到医疗健康的辅助诊断,从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到能源生产的效率提升,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千行百业。
在电商领域,探域科技发布的“探域电商智能体”成为了商家的得力助手,能够智能回复买家提问并执行营销任务。办公领域也不甘落后,钉钉推出的AI智能体客服作为企业的“电子员工”,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渠道。而在医药领域,中康科技的“医疗健康全场景智能体”则辅助医生提升诊断效率和精准度,为连锁药店的库存与运营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今年一季度,互联网企业在AI板块的竞相发力,进一步推高了AI应用的热度。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企业积极布局AI产业链,通过发布开源模型、投入巨资研发等方式,加速推动AI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华鑫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显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迭代和应用成本的下降,人工智能应用将迎来大爆发,为工业、制造、能源、交通、政务等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AI正加速重构生产力,在众多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化工领域,AI技术提高了建模速度、计算效率与准确性,为化学工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装备制造业也积极拥抱AI,中国中车推动AI技术深度融入全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全面赋能多个业务场景,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的“乘数倍增效应”。在能源生产领域,AI技术的融入使得智能回答和数据分析效率大幅提升。而在医疗领域,AI技术与生命科技的加速融合,将推动药物研发、基因组学、医学影像分析等多个领域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从国家法律法规到行业企业举措,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充分发挥AI效能的同时构筑坚实的安全边界。近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为AI生成的内容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这一办法的出台,将有助于打击AI深度伪造等新型骗局,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行业应用中,大模型带来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医疗应用领域,大模型技术的广泛应用面临着数据安全、医学专业性及伦理风险等问题。为此,行业专家呼吁制定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应用技术标准与测试规范,确保AI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个人与企业的数据安全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许多企业和个人在部署私有化大模型时,服务器未采取安全措施,导致数据隐私和基础设施安全风险巨大。因此,加强系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应对AI应用带来的多层面网络安全挑战,中国信通院等科研机构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他们提出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安全治理框架,强调包容审慎、确保安全、敏捷治理等原则,为AI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平衡创新与安全也是迎接AI时代的重要议题。在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同时,必须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为此,需要加强多元共治和产业界的自治自律能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法、安全、可靠、可控和向善发展。
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用户规模已达2.49亿人。AI技术已成为未来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必须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之上。只有构筑起坚实的安全边界,才能确保AI技术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