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乘用车淘汰赛如火如荼之际,商用车行业虽在电动化、智能化进程上稍显滞后,却也在积极探索多种节能减碳路线,并尝试开放场景智能化应用。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用车行业也已提前嗅到了“硝烟”的味道。
三一集团重卡事业部总经理罗畅国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指出,当前我国乘用车市场竞争已进入淘汰赛阶段,而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则滞后大约一个周期,目前仍处于资本扩张和技术积累阶段。不过,不断有新势力和新资本涌入这一领域,预计2026年开始,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也将走向淘汰赛竞争。
新能源商用车渗透正在加速。国内商用车市场在2021年后进入转型调整期,销量趋于稳定,开始由量向质发展。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和渗透率的提升,成为了绿色化、智能化商用车发展的显著标志。2023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约为11%,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据已攀升至20%左右,同比增加了9个百分点。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数据,2024年全国商用车累计批发销量387.39万辆,其中新能源商用车累计销量58.47万辆,同比增长34.93%。
山东重工集团新能源转型发展总监王琛表示,新能源商用车正经历从政策助力和特定场景突破的一阶段,向报废更新补贴助力、电池成本下降、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二阶段转型。预计到2030年左右,随着固态电池、超级快充等技术的发展,我国新能源重卡年销量将达到百万辆量级,中长途应用场景将全面爆发。
行业普遍感受到,客户对新能源重卡等新能源商用车初期购置成本的接受度在不断提升。王琛指出,换电重卡占比的下降,表明客户已经不太在意初期的购置成本,转而关注新能源重卡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此外,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等行业人士还提到,新能源重卡已出现在对运力成本要求最苛刻的煤炭运输场景中,这意味着其成本经济性已获行业认可。
在低碳化与智能化发展的两大主线下,商用车行业正持续探索多种减排路线。与乘用车市场不同的是,商用车在智能化方面仍致力于为长途运输和封闭场景中的危险作业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而在动力选择上,则受到电池能效压力和多种替代燃料技术前景不明确的影响。
作为商用车领域的“新势力”企业,DeepWay深向坚持认为纯电动重卡拥有光明未来。其创始人、董事长万钧表示,公司提出的智能新能源重卡方案已逐渐成为行业主流路线。而部分企业则继续探索氢能、甲醇、醇氢电动等多种替代燃料的绿色减碳路线。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指出,醇氢电动路线通过多种动力混合,解决里程焦虑、电池自重的问题,还降低了整车成本、大幅度减轻柴油车燃油污染,兼顾环保与安全性,能够满足商用车全场景、全工况需求。据博世发布的白皮书计算,以甲醇增程架构为核心动力单元的醇氢电动商用车,综合燃料使用成本将降低至柴油直驱重卡的60%-67%。
然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却成为了当前纯电动商用车的一大受限点。万钧表示,虽然国内绝大多数高速都部署了新能源充电桩,但功率太低、车位太小,无法满足新能源重卡的充电需求。罗畅国也提到,当前重型商用车的补能设施只在局部地区得到满足,无法形成全国性网络,这对于不少非固定线路的大货车车主而言是一个难题。
为此,华为提出将打造兆瓦级超充物流干线,助力商用车电动化进程。计划于今年布局多条中长距离物流运输线路,持续推进疆煤外运线路等。
此外,国内商用车中短途市场竞争也在加剧。罗畅国表示,产品价格不断下探、企业利润下滑、研发费用占比下降,导致技术难以实现突破。当前很多企业依靠海外销售反哺国内才勉强维持收支平衡,客户端也呈现车源过剩、货源不足的矛盾。运价低迷,散户缺乏议价能力,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