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资本市场正迎来新一轮A股公司上市热潮。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相继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赛力斯、兆威机电、东鹏饮料等十余家企业密集披露赴港上市计划,折射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战略驱动下的资本运作新动向。
双融资平台成战略标配,产业龙头领衔出海
在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为高市值A股公司开辟快速通道的政策东风下,"A+H"双融资模式持续升温。截至5月8日,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在内的超20家A股上市公司正处于港交所上市排队序列,覆盖新能源、生物医药、消费电子等战略新兴领域。
宁德时代在聆讯后资料集中明确,拟将募资投入匈牙利项目二期建设,直指欧洲动力电池市场本土化生产需求。恒瑞医药则将港股上市定位为"国际知名度跃升的关键跳板",其招股书披露募资将用于海外临床研发与国际合作拓展。赛力斯在递表文件中坦言,拟将IPO资金用于海外车型适配研发及国际营销网络建设,2024年其境外收入已占营收比重的44.46%。
政策红利释放,科技与制造板块成主力军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组主管合伙人刘大昌指出,香港IPO市场正通过优化定价机制、增强流动性支持等改革,吸引更多"A+H"企业。2025年一季度,港交所完成15宗IPO募资186亿港元,其中工业市场、医疗保健类企业占比超七成。安永数据显示,当季"A+H"新股申请达12宗,较上季度增长500%。
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港交所近期就IPO定价流程及公开市场监管框架展开检讨,拟为双融资平台企业提供资本结构管理弹性。德勤中国预测,2025年香港新股市场融资规模将达1300亿-1500亿港元,大型A股公司、中概股回归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全球化布局深化,海外营收驱动融资需求
在新能源、半导体等赛道,国际市场拓展需求直接推动企业赴港融资。中伟股份2024年境外收入占比达44.46%,其递表文件显示募资将用于提升高端AMOLED面板产能;晶澳科技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近半,拟借力港股平台加速全球供应链布局。百利天恒在二次递表时强调,H股融资将助力其全球临床开发,2024年该公司境外营收已突破13亿元。
资本运作升级,品牌国际化与融资渠道多元并进
除直接融资需求外,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成为企业核心诉求。恒瑞医药在公告中直言,港股上市将"优化资本结构、拓展海外研发合作";和辉光电计划通过港股平台"强化AMOLED领域核心优势,巩固行业地位"。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A股公司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创新高,股利支付率提升至37.78%,显示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为二次上市奠定价值基础。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随着"A+H"模式从单一融资向战略协同演进,香港市场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跳板功能将持续强化。在政策支持与产业升级共振下,这波上市潮有望重塑亚洲资本市场格局,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中国资本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