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陕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正式发布,陕西省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苏虎超在解读中指出,陕西正以“科技-资本”双轮驱动为核心战略,依托科教资源富集与创新实力雄厚的独特优势,在资本市场改革浪潮中书写区域经济转型的新篇章。伴随520家“硬科技”后备企业集结成军,陕西正加速构建从实验室到资本市场的创新闭环,重塑区域经济竞争力。
改革深化:资本市场赋能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截至2024年末,陕西上市公司总数达82家,居全国第15位,较2019年试点注册制前实现跨越式增长——五年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38家,成为全国首批入围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试点的五个省份之一。数据背后,是陕西对资本市场改革机遇的精准把握:2024年全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5874.85亿元,股权融资85.76亿元;并购重组领域亮点频现,中航电测以174亿元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的案例,彰显资本运作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
更值得关注的是,陕西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回报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2024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265.59亿元,分红次数31次,全国排名第八位,资本市场信心与实体经济活力形成良性互动。
硬科技集结:520家后备企业构筑产业新引擎
2025年,陕西发布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520家企业入围,较上年增加20家,其中A档80家、B档120家、C档320家。这支以航空航天、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为核心的“硬科技军团”,呈现出三大鲜明特征:
- 科技属性突出:502家为科技型企业,占比96.54%,其中制造业单项冠军4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6家、瞪羚企业150家;
- 产业链深度融合:438家企业隶属3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占比84.23%,涵盖光子、航天、航空、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链主企业达39家;
-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民营企业428家,占比82.31%,较去年上升7.71个百分点,创新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
苏虎超透露,2025年共有1591家企业申请参评,较上年新增205家,企业申报热情与质量双升,硬科技后备梯队正形成澎湃动能。
资本闭环:百亿母基金激活创新生态
为破解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受限、长期资本供给不足等痛点,陕西创新推出“资本+平台+服务”赋能模式。2025年7月,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公司成立暨百亿元陕西省科技创新母基金发布仪式举行,一批高质量科创项目集中签约,标志着科技金融赋能“三项改革”全面启动。
该母基金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联动,建立“技术需求库—项目储备库—基金投资库”三库联动机制,为高校专利技术提供“研发资助+股权投资+产业化辅导”全周期服务。省级百亿级科创母基金与陕西资本市场服务中心的签约,更被视为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的关键举措。
业内人士分析,百亿级资本矩阵的落地,有望吸引社会资本形成千亿级创新资本集群,进一步巩固陕西在硬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加速构建区域经济竞争力。
双轮驱动:科技与资本共绘发展蓝图
从资本市场改革到后备企业培育,从资本赋能到生态构建,陕西正以“科技-资本”双轮驱动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苏虎超强调,2025年陕西将深化科技金融体制改革,聚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与“科技—产业—金融”两大链路,通过制定科技金融“五项机制”重点任务清单、出台50条具体措施、举办交易所培训交流活动等,推动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在这片科教资源丰沃的土地上,硬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开辟了广阔空间。未来,随着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陕西有望在全国资本市场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书写属于“硬科技之都”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