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消息,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一季度,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呈现出总体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环境空气质量:多项指标向好,“好天儿”增多
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一季度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展现出了积极的改善趋势,有2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实现下降。其中,全国PM2.5平均浓度达到41.3微克/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PM10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这一数据的下降,意味着空气中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有所降低,空气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来看,一季度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8%,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而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这表明“好天儿”明显增多,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人们能够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聚焦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 36”城市、长三角地区31个城市、汾渭平原13个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9.9%、9.4%和16.7%。三大重点区域的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均同比上升,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不过,汾渭平原13个城市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后续仍需加强该区域的污染防治工作,而其他两大重点区域该比例则呈现同比下降态势。
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断面比例上升,主要江河水质改善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方面,一季度同样传来了好消息。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Ⅰ至Ⅲ类)断面比例为91.0%,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7%,同比持平。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地表水水质整体向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不断提高,劣Ⅴ类水质断面得到有效控制。
其中,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9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江河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其水质的改善对于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监测的196个重点湖(库)中,水质优良湖(库)个数占比82.1%,同比持平;劣Ⅴ类水质湖(库)个数占比3.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这说明重点湖(库)的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劣Ⅴ类水质湖(库)的数量有所减少,湖(库)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裴晓菲介绍的相关数据充分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在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仍需持续加大治理力度,巩固和拓展现有成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