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普惠金融“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期间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之年。
五年来,中国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特别是在这一次全球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冲击的疫情环境下,中国经济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接触、不间断、高效率的数字普惠金融在抗疫情、助小微、稳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8日至19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第六届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
普惠金融取得的成绩离不开脚踏实地的金融机构。在这些机构中,渤海银行立足自身、稳健经营、短期做大、长期做优,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切实加大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支持,准确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用力方向,走出了具有“渤海”特色的普惠之路。
增速超预期
“梳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所取得的成果,我们可以注意到,数字普惠金融的迅速崛起,无疑是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一大亮点。”李东荣在第六届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
以渤海银行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渤海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8.7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3.20%,信贷计划完成率228.48%;普惠金融贷款客户比上年增加2.17万户,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7%,较年初下降0.5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贷款客户比上年增加2.17万户,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67%。
在普惠金融的第五年,渤海银行在普惠金融上成绩还能取得这么快的增长。这是因为随着互联网、5G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渤海银行积极拥抱科技发展带来的变革,不断促进经营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以科技驱动实现精益化金融服务新模式,全面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运用科技力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
今年,渤海银行围绕“六稳”“六保”的要求,始终把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精准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强化责任、修订制度、资源保障、优化服务和创新流程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担当,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高速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渤海银行联动拓宽小微融资渠道,通过数据科技建设,全面汇聚不同渠道资料,结合第三方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同时通过对客户的业务链、信息链进行节点梳理,提供跨渠道一致性客户体验,为业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渤海银行打造圈链方案批量获客。批量化客群,是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关键。该行发挥总分行优势加强总对总的合作与头部平台建立合作,嵌入其场景、生态,对其生态、圈链的小B端,小C端为目标客群,借助流量获客为主;同时以反向保理为抓手,围绕核心企业供销链上的合作企业,依托对其的授信,开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纵深营销。
瞄准用户需求
今年,粮食安全牵动每个国人的敏感神经,农业生产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为此,渤海银行联合吉林省金控集团合作开发助农、惠农的金融产品“渤农贷”,创新性地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担保品,把征信查询、账户开户、贷款审批、合同签约、放款审查、贷款发放等环节全部业务线上化,解决了农村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了解农户资产负债状况及融资需求的基础上,渤海银行结合成熟的大数据体系和风控模型,实现了金融机构对农户以往的“不了解、不敢贷、不愿贷”,到现在银行可以联合政府合作方,清晰地为农户画像、掌握其金融需求、敢贷、愿贷的跨越。这个金融产品采用了经过市场检验和优化的大数据及先进的风险控制模型,结合合作方的特色数据,可实现自动线上审批,农户借款人在资料齐备的情况下,足不出户便可在几分钟之内获知是否可贷、贷多少的审批结果。
“渤农贷”自5月正式投放市场至今,已实现总投放722笔、2855.36万元,笔均3.95万元,余额2777.96万元。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政府接连推出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渤海银行基金响应,推出了线上信用类小微专属信贷产品“渤税经营贷”。该产品具有“申贷轻松、线上快速审批、随时发起用款还款申请、利率优惠”等特点。产品设计基于“银税互动+金融科技”,以税务数据为核心,根据企业工商登记信息、纳税申报信息、经营数据等上百项数据,辅以企业数据、外部信息,还原小微企业经营行为和信用水平,对企业进行风险画像,快速计算得出审批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渤海银行制定的风控模型,支持差异化的作业流程和风险策略配置,满足不同分行的定制化需求,提高产品迭代效率,使线上业务流程更清晰、操作更便捷、效率更优化。
“后疫情时代”来临,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将继续焕发增长活力。渤海银行将继续探索智能化、生态化的普惠金融新模式,以科技为驱动,助力普惠金融业务走深、走实,实现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