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行业政策支持,技术开放,巨大的增量空间,复兴的混合动力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和两伊战争相继爆发,成为当时两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丰田抓住全球汽车需求结构的变化,首次推出全球首款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
通过这款小型节油汽车,丰田迅速打开了全球市场,从而确立了丰田在混合动力领域的领先地位。在汽车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玩法说“世界上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一种是其他混动”。
截至2019年底,丰田混合动力产品全球销量已超过1200万辆,占全球混合动力市场的90%,足以证明丰田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
新能源市场的大火也改变了全球汽车的需求结构,智能、低碳、环保成为下一代汽车的标签。
2020年6月,TSLA。行业龙头美国从丰田手中接过“全球市值最大汽车公司”的接力棒,随后市值不断创新高。特斯拉只用了6个月,市值就超过了6500亿,成为了三款丰田的市值之和。
不仅丰田从市值第一的汽车公司宝座上跌落下来,其他传统汽车巨头也在这场电气化狂潮中被新玩家赶超。
如今,电气化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纯电动汽车在资本市场上被赋予了更大的想象力,汽车公司也深陷纯电动汽车之战。与此同时,国内汽车行业上演了一场油电混合带来的“文艺复兴”。
01传统汽车公司押注于混合动力技术
11月12日,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DM-i超级混合动力技术,其核心部件霄云-插电-混合动力专用1.5L高效发动机,可达到43%的热效率,之后发布了秦Plus搭载相关混合动力技术。
11月21日,吉利(00175.HK)宣布将与达勒姆共同开发下一代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预计明年将推出第二代混合动力产品;
12月15日长城汽车(601633。SH)发布了柠檬杂交技术。一时间,混合动力技术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热点”,被很多企业独立地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上。
截至目前,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SAIC、奇瑞、长安等国内传统汽车公司已经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做出了相关布局。
二级市场也对汽车公司部署混合动力做出了充分回应。自从混合动力技术发布以来,长城汽车的股价已经上涨了50%以上。
在各大汽车公司的努力下,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在政策的引导下凸显出可观的发展前景。
10月27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正式发布。预计到2035年,所有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部转换为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年销量各占50%,从而实现汽车行业的全面电动化转型。
根据目前中国市场汽车产销量数据,2020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11.9万辆和110.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合计分别为22.9万辆和21.5万辆,而1-1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数据分别为2237.2万辆和2247万辆。
仅1%的产销率与50%的政策要求还有巨大差距。因为这个巨大的差距,也催生了巨大的市场,但是为什么要一步到位的选择混合动力而不是纯电动汽车呢?
02为什么混?
从R&D方面来看,丰田之前在混合动力领域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并申请和布局了大量的混合动力技术专利。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汽车公司要么有突出的R&D能力,可以绕过本田对R&D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专利壁垒,要么只能支付高额的专利费用。
随着特斯拉为首的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丰田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逐渐丧失。只有把更多的同伴拉进混动赛道,这块蛋糕才能做大。所以丰田在2019年宣布,将开放大约23,740项与其电气化技术相关的专利。
只有推动混合动力的市场化发展,才能对纯电动技术路线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这是丰田的小计划,也为中国本土企业的混合动力技术发展提供了摇篮。
从需求方面来说,大部分纯电动汽车公司开发的电池技术、成本、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不能满足现阶段车主的需求。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能否摆脱“电动爸爸”的称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
为什么特斯拉和NIO。美国鹤立鸡群?
特斯拉在充电桩研发速度上一直领先行业玩家。250KW V3超级充电桩可以在15分钟的充电时间内将车辆的使用寿命延长250KM,加速其在中国市场的落地。
目前广泛使用的V2超级充电桩功率也能达到120千瓦。相比之下,国产DC充电桩一般功率在60KW左右。
而威来更简单粗暴,通过换电解决了用户的里程焦虑,每月可享受6次免费换电服务,每次只需3分钟。
对于用户不敢换旧电池的问题,威来直接提供电池租赁服务,解决了客户的顾虑,降低了客户购车成本。
但对于大多数汽车公司来说,他们没有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的全面布局和领先技术。他们无法通过快速充电技术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也无法像威来一样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建设电站。
新能源突出“新”字。新事物的发展需要消费者花时间去接受,而对于市场来说,也需要时间去普及概念,建设基础设施。
虽然充电桩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基础设施,但目前无论是车桩比、私人充电桩数,还是DC快速充电桩的比例,都存在着严重的供需错位。
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一辆能在平时通勤时充电并节省汽车成本,又能加油解决远行时续航焦虑的车,更能被消费者接受。
需求是产品的逆向表达。由此看来,混合动力技术自然成为汽车电气化过渡阶段的完美技术解决方案。
结合R&D方面和需求方面的情况,中国在政策方面也给混合动力市场火上浇油。在提出2035年将所有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转换为混合动力汽车的计划之前,新版双点政策还为低油耗乘用车的概念制定了明确的点核算优惠规则。
“2021年至2023年的低油耗乘用车产量或进口量分别按其数量的0.5倍、0.3倍和0.2倍计算。”对于汽车公司来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汽车公司对低油耗车型的信用核算优惠力度会逐渐加大,这将进一步迫使汽车公司进行技术升级。
画
03谁将成为下一个杂交巨人
在“R&D、需求、政策”三驾马车的推动下,中国的混合动力技术市场已经成功点火,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混合技术带来的复兴也给市场带来了很多潜在的投资机会。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行业可能再次发生变化的时候,也是他们进行品牌建设的最佳时机。
除了拥有混合动力技术的整车制造企业有望成为下一个混合动力巨头之外,纵观产业链,90%以上的混合动力技术产业链已经本地化,这也孕育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混合动力技术是电气化过渡的最佳方案,但在架构上,如何降低成本,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是传统发动机和电池双叠加结构下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重点。
对于消费者来说,大部分电车的核心驱动力不是环保节能,而是车牌索引和省钱。
在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成本高于油罐车甚至电车。但是在日常的驾驶过程中,在油罐车节能的情况下,省油省下来的钱连买车时的成本差都补不上,就成了不一致、高低不一的鸡肋产品。
相比发动机的发展,电池技术的发展还是有很高的天花板的。随着未来摩尔定律电池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市场上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和定价低于同类燃油汽车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这是技术转型期无法回避的话题,在此期间,汽车公司需要将混合动力技术打造成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这种竞争力在于价格,在于市场认知,在于产品本身的性能。对于车辆来说,轻松驾驶、无忧可靠是消费者衡量车辆价值的永恒标准。
一方面是纯电动车的加速布局,一方面是混动老大哥的撮。能否成为比纯电动汽车和日本混合动力汽车更好的产品,是汽车公司成为下一个巨头的财富代码。
混合动力技术,汽车转型期的完美“鸡肋”?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