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泰丰智能:三度冲击IPO均未果 三大顽疾未实质改

    发布时间: 2021-01-26 10:55首页:主页 > 要闻 > 阅读()来源:未知

    2012-2020年,泰丰智能三次冲击IPO均未获成功,背后凸显公司自身成色的不足。8年来,家族控股比例高、研发投入低、应收账款高企等痼疾并未获得实质性改善,成为泰丰智能IPO的拦路虎,此次“不满足科创属性常规指标”或是其终止科创板上市的直接原因。

           本刊记者 吴加伦/文

           据上交所官网披露,山东泰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丰智能”)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0年6月30日获得受理,7月27日获上交所问询。9月23日,因泰丰智能和保荐人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上交所决定终止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审核。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泰丰智能第三次冲击A股IPO。早在2012年,泰丰智能(前名:泰丰液压)曾披露招股说明书,欲登陆创业板,但此后进度缓慢,最终未能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后于2016年4月挂牌新三板,在短短半年后从新三板摘牌,继续冲击创业板。2019年11月,泰丰智能因战略调整及上市计划变更,再次终止了上市计划。

           接着便是此次申请科创板IPO,结果又一次戛然而止。泰丰智能三次冲击IPO均未获成功,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从多版招股说明书以及挂牌新三板期间披露的年报中,我们或许能找寻到答案。

           家族企业一股独大

           泰丰智能主营业务为液压元件及电液集成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二通插装阀、多路阀、柱塞泵、液压缸和电液集成控制系统。公司致力于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液压元件的性能、质量及技术水平,为中国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商提供液压核心元件及液压传动与控制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阅读多年信披文件后发现,长久以来,泰丰智能的家族控股比例过高问题一直未能予以解决。2012版招股书披露的股本结构显示,作为公司董事长的王振华持股65.84%,其妻蒋东丽持股4.81%,瑞德投资持股11.65%,瑞德投资实际控制人为王振华夫妇的儿子王然,由此可见,一家三口合计持有公司82.3%的股份。

           家族控制下的一股独大,这是很多家族企业面临的问题。长期以来,上市公司中股权结构具有特殊性,一股独大或内部人控制严重,公司内部制衡缺乏实施基础,导致内幕交易、违法违规现象频频发生。这种情况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有一定的风险,大股东可能随意侵占小股东利益、完全控制公司经营等。

           泰丰智能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在随后的几年内一直在压降家族持股比例。但2020版招股书显示,这一比例依然高达59.34%。虽然公司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实际控制人仍能够通过所控制的表决权控制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形成有利于实际控制人但有可能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的决策。

           如果相关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泰丰智能存在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出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角度考虑,监管层一直以来在审核中对家族控制下的一股独大问题十分重视,这也增加了相关企业的上市难度。泰丰智能家族持股比例过高的问题,可能对其冲击IPO产生了不良影响。

           不满足科创属性常规指标

           泰丰智能所处的液压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上游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对公司的研发能力要求极高。行业内企业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液压元件在研发、生产、销售及后续维护过程中都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企业须具备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及技术人员,以保证研发持续性和制造水平先进性。

           在信披文件中,泰丰智能多次表示,公司致力于研发工作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企业名字也从原来的山东泰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改成了山东泰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感十足。然而,从几版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对比来看,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2020版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泰丰智能拥有研发与技术人员59人,占总员工数量比例为14.43%;2012版招股书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为54名,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7%。8年的时间,公司研发技术人员仅增长5人,所占比例还有所下降。

           2020版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专利数量为90项。然而,据泰丰智能挂牌新三板期间披露的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公司获得专利数量同样是90项。也就是说,5年的时间,公司的专利数量没有任何的增长。

           不仅如此,2020版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泰丰智能研发费用分别为1215.03万元、1448.00万元和1570.1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24%、4.62%和4.86%。而此前信披文件披露的研发投入均不足千万元,与其他公司相比,研发投入金额严重不足。特别是此次泰丰智能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对公司研发投入的硬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为落实科创板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证监会在2020年发布了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引,其中第一项常规指标与研发费用有关,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

           与上述提到的常规指标对比可发现,近三年,泰丰智能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低于5%,不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这一条件。同时,泰丰智能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仅为4233.22万元,不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这一条件。由此看来,此次泰丰智能终止科创板IPO,可能与不满足科创属性常规指标有关。

           应收账款占比过高

           除上述问题外,应收账款高企也是泰丰智能IPO的障碍之一。根据2020版招股书的披露,报告期内,泰丰智能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43亿元、1.34亿元和1.60亿元,占各期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2.40%、35.64%和41.20%,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1.04%、43.79%和50.70%。

           事实上,泰丰智能应收账款占比相较之前已经有所改善。根据泰丰智能新三板转让说明书和2015年年报的披露,2013-2015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1.77亿元、2.03亿元、2.08亿元,对应当期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15亿元、1.19亿元、1.22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64.97%、58.62%、58.65%。

           同时,泰丰智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2017年至2019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14、2.27和2.19,同行业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分别为5.84、6.22和5.99,为泰丰智能的两到三倍。这是由于公司部分客户实际付款时间超出信用期,导致应收账款周转率低。

           泰丰智能应收账款占比高,周转率低,这背后的原因跟公司市场份额小、对下游议价能力低有关。监管层在审核中一向关注IPO企业的应收账款问题,此前也有企业因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过高导致IPO被否。不知泰丰智能多次冲击IPO未果是否也与其应收账款高企有关。

           综上所述,泰丰智能在收到上交所问询后,选择撤回申请材料,终止科创板上市。三次冲击IPO均未获成功,这背后体现出的是公司自身成色的不足。其存在的家族控股比例高、研发投入低、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成为公司IPO的拦路虎。泰丰智能想要成功上市,可能还需要再下功夫。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