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上市券商“抱团”计提减值真相起底

    发布时间: 2021-02-10 09:49首页:主页 > 要闻 > 阅读()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上市券商2020年度业绩捷报频传的同时,却有10余家上市券商发布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公告,其中不乏头部券商。随着计提减值准备公告的发布,关于券商业绩“洗澡”的声音逐渐出现。上市券商“抱团”计提减值准备真相几何?

      不乏头部券商

      上市券商“抱团”计提减值准备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截至2月9日记者发稿时,已有17家上市券商发布了2020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公告,合计计提减值准备137.27亿元。仅在1月29日,便有7家上市券商发布相关公告。

      在业绩大年,上市券商却不约而同的发布计提减值准备公告。这是要给业绩“洗澡”吗?不少投资者产生了疑惑。

      在上述披露2020年度计提减值准备的上市券商中,东方证券仅2020下半年的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便达25.92亿元。东方证券业绩快报显示,东方证券2020年实现营收231.3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2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1.41%和11.82%。而在2020年前三季度,东方证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达75.20%。

      多家头部券商也披露了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例如,国泰君安2020年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13.12亿元,减少当期利润13.12亿元,减少当期净利润10.12亿元。中信建投2020年计提信用资产减值准备13.19亿元,减少当期利润13.19亿元,减少当期净利润9.90亿元。中信证券虽然还未披露全年的计提减值情况,但2020年三季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计提各项信用减值规模为50.27亿元。

      股票质押业务或是主因

      券商“抱团”计提减值准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分析称,券商在运营中确实存在可能的损失,故而允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不排除部分券商借用这一会计科目,进行财务“洗澡”,或者隐匿利润,实现盈余管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券商在当下时点进行坏账清洗,有利于后续轻装上阵,未来业绩表现值得期待。“2020年券商业绩表现靓丽,但是债券和两融风险一直在累积,所以选择在这样一个收益较好的年份做计提减值准备,消化之前踩中的雷,也在情理之中。”上述分析师说。

      在粤开证券研究院高级策略分析师陈梦洁看来,券商扎堆发布计提减值准备公告,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注册制推行和退市新规逐渐显效,部分个股面临退市风险,股价出现一定幅度下跌,一些券商选择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进而出现计提信用减值的情况。二是2018年以来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出现违约等风险,部分券商选择通过清收、诉讼等方式弥补损失,但仍存在诉讼未果的情况,这是导致券商计提减值的主要原因。

      应多举措防范风险

      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规模为5790亿股,较上年下降8.76%,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与此同时,上市券商进一步加强风控,从严计提。这也意味着,券商股票质押业务风险出现缓和。为何2020年上市券商还在扎堆为该项业务做计提减值准备?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市场风格的极致演绎。”陈梦洁分析称,“市场更偏好优质股、抱团股,个股表现分化严重,这导致部分优质股票估值持续提升,而部分绩差股面临着退市风险,这也是部分券商计提减值准备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如果质押的股票大部分集中在绩差股上,那么后续计提减值准备这种情况就难以避免,并可能将常态化存在。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和退市新规的发布,绩差股面临的退市风险将长期存在,券商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应综合考量风险。”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