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12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至2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76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5%(折合260.7亿美元,同比增长34.2%;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吸收外资实现开门红得益于疫情后中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超大市场规模吸引力,也受到去年低基数的影响。考虑到今年吸收外资形势严峻复杂,稳外资政策将继续加码。
延续良好态势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良好态势。
商务部数据显示,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41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80.2%。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2%、28.1%、31.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分别同比增长32.3%、11.1%、50.9%。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吸收外资实现了开门红,一方面,在市场驱动型的投资模式下,中国超大市场规模吸引大量外资来投资;另一方面,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措施已经落地,为外资创造了越来越好的条件。此外,自贸试验区在对外资一站式审批、投资便利化、公平竞争政策等方面有显著提升,也成为吸引外资的一项积极因素。
低基数效应也是原因之一。张建平表示,去年由于受疫情影响,1月至2月吸收外资基数较低,也是导致今年前两个月数据表现良好的重要原因。
政策料继续发力
对于今年吸收外资形势,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表示,今年稳外资的形势严峻复杂。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跨国投资持续疲软,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重构,外资工作面临新形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测称,今年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在去年下降42%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下降5%至10%。
为稳定外资基本盘,3月1日,商务部印发《关于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稳外资工作的通知》,从5个方面提出22条具体措施,为今年稳外资工作描绘了路线图。
王文涛称,今后吸收外资要在稳总量的基础上优结构、提质量。要在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落实外商投资法,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经贸协定。此外,还要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持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近日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促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并举,推动完善有关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外商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更多投向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更多投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好地发挥外资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作用。
在全球疫情防控背景下,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和继续在中国经营的信心不断增强。中国德国商会日前发布的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在华德企对2021年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受访德国企业认为,中国在创新技术和数字解决方案方面存在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