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大宗商品价格再现“上涨潮” 货币政策继续“稳

    发布时间: 2021-05-11 10:40首页:主页 > 要闻 > 阅读()来源:未知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5月伊始更是迎来新一轮“上涨潮”。5月10日,追踪国内一揽子商品价格的文华商品指数收报197.22点,涨幅2.07%。

      随涨价而来的还有企业的生产压力和各方对后续宏观政策的预期。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此次大宗商品涨价使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大,但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大宗商品持续升温引发担忧

      “五一”假期之后,大宗商品市场掀起新一轮涨价潮。Wind数据显示,5月10日国内期货市场铁矿石、焦煤、玻璃、线材、热轧卷板和螺纹钢等品种的期货主力合约纷纷触及涨停。其中,沪铜指数上涨3.88%;沪铝主力合约站稳于20000元/吨上方。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21年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月度报告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月度报告。多家机构此前纷纷发布宏观研究报告,预测4月CPI、PPI或同比上涨。

      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企业生产带来经营压力。部分企业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原材料的上涨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不生产不行,生产又不赚钱。此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还让企业平添了流动性压力。

      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升温现象向货币金融指标传导。开源证券分析认为,国内外因素的合力引发各方对货币政策动向的更大关注。

      今年4月初召开的金融委会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就业和保市场主体。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要注重“放水养鱼”,助企纾困,更好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

       供需失衡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态势带动的PPI上涨,主要原因还是输入性因素。而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失衡。

      开源证券发布报告认为,从全球来看,劳动力成本飙升,从源头上推升核心通胀;疫情导致商品供需关系失衡,也会放大经济修复过程中的涨价压力。

      一方面,疫情发生后,为扶持居民部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大规模“发钱”。财政“发钱”提振了居民收入,但同时带来了明显副作用,降低了部分居民的就业意愿。为吸引更多居民就业、缓解用工荒问题,企业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资水平。居民更高的工资水平,意味着经济回归常态过程中,将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受益于更充足的疫苗供应等因素,商品消费需求快速扩张;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疫情不断反复,商品生产持续受限。疫情导致的商品供需关系失衡,将放大经济修复过程中的涨价压力。

      “供给是最重要的因素。”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分析说,如印度、巴西、阿根廷等国家是很多原材料、大宗商品重要的供应国,这些国家受疫情影响,导致供应方面也受到较大的影响。

      未来货币政策以稳为主

      “货币政策并不会因应对通胀压力而明显收紧,还是以平稳为主。”颜色认为,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国内货币政策不会有太大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总体而言,目前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看价不看量”,货币市场的利率在非常合理的范围内,很多时候低于2.2%。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在合理范围内基本稳定,可能是货币政策现在的基本目标。

      颜色表示,中下游企业受到通胀压力的影响,成本在上升,这时候如果过于收紧货币政策,对企业会造成更大的压力。他认为,输入性通胀压力虽然有所加大,但货币政策仍需以平稳为主,保持信贷能够支持实体经济。

      国金证券认为,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第二轮上涨很有可能是商品的最后一次普涨。核心原因在于后续供给端或均面临一定的压力。此外,在通胀压力之下,美联储政策的边际收缩同样会对商品涨价趋势造成负面冲击。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