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资本市场迎来新一轮“真金白银”托底行动。数据显示,自4月以来,A股市场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密集披露股票回购增持计划,涉及金额上限突破1000亿元,形成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市值管理浪潮。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既涵盖三一重工、美的集团等民营龙头企业,也包括中国石油、中国中铁等央企巨头,更有中国诚通、中国国新两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宣布动用专项贷款资金,加大对所投上市公司的增持力度。
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动能
本轮回购增持潮的加速推进,与监管层密集出台的支持政策密切相关。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额度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额度合并使用,形成8000亿元级政策工具包,同时将各类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这一调整直接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为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提供低成本增持弹药。
据披露,截至4月末,上市公司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已超1100亿元,金融机构实际签订贷款合同规模达2000亿元,资金供给充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金融机构发放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利率约为2%,显著低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水平,形成“贷款成本低于投资收益”的套利空间,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热情。
央国企领衔,多元化主体协同发力
从实施主体看,央国企成为本轮增持主力军。中国石油、中远海发等央企通过回购彰显发展信心,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则依托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优势,以战略增持助力所投企业价值修复。民营企业同样表现积极,美的集团、荣盛石化等行业龙头通过回购计划传递股价低估信号,形成“国家队+产业资本+上市公司”的三维支撑格局。
市值管理逻辑生变,长期资金入市可期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本轮回购增持潮折射出资本市场生态的深刻变革。一方面,政策工具创新打破传统资金约束,通过“再贷款+互换便利”组合降低杠杆成本,推动上市公司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市值管理;另一方面,国有资本运营平台深度参与,预示着长期资金入市渠道进一步拓宽,有助于平抑市场非理性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调整特别强调工具使用的便利性与灵活性,允许金融机构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融资方案。某券商策略分析师表示:“当贷款成本低于股息率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实质上获得‘无风险套利’机会,这将驱动更多企业通过增持实现‘财务投资+价值维护’双重目标。”
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A股市场正迎来新一轮价值重塑机遇。在超千亿级资金托底与制度红利加持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策略有望从短期股价维护转向长期价值创造,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