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 理财公司年底“降费大战”:短期吸客易,长期

    发布时间: 2024-11-22 14:51首页:主页 > 银行 > 阅读()来源:实投财经

    随着2024年步入尾声,理财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为吸引客户,众多理财公司纷纷祭出“降费”大招,有的公司甚至一天内连发十余条费率优惠公告,更有公司将费率直接降至零,一场轰轰烈烈的“降费大战”正在上演。

    降费潮起,理财公司各出奇招

    “现在申购我们的富竹固收安心封闭89号产品,可以享受超低的费率优惠。”在民生银行北京西城区的一家网点,理财经理热情地向前来咨询的客户介绍,“从今天起,这只产品的固定管理费费率从0.50%大幅下调至0.02%,现在购买绝对划算。”

    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中银理财、交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均已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旗下多款产品实施阶段性降费。民生理财更是在11月19日一天内连发12条费率优惠公告,涉及产品固定管理费、销售费、托管费费率的全面调整,部分费率低至0.01%。

    中银理财也不甘示弱,11月以来已陆续发布47条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公告,对部分产品进行二次降费。例如,该公司某款固收类产品固定管理费费率在短短一个月内就从0.12%(年化)降至0.05%(年化)。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部分理财公司甚至对部分产品执行阶段性“0费率”。光大理财就宣布,自11月21日起,其“阳光碧乐活100号”理财产品R类份额的销售服务费费率降至零。

    除了降低费率,降低理财产品购买门槛也成为理财公司揽客的另一大法宝。建信理财日前就宣布,将7款固收类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和递增金额规则调整至0.01元人民币起购,以吸引更多小额投资者。

    竞争激烈,降费成无奈之举

    对于理财公司纷纷降低产品费率、购买门槛的现象,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出于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考虑。一方面,理财行业内部竞争日益激烈,各家理财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价格战策略;另一方面,近期基金、证券等机构对理财市场资金的分流也加剧了竞争态势。

    “随着年底的临近,各家理财公司都希望能够打好收官之战,费率优惠成为了不少公司的优先选择。”普益标准研究员屈颖表示。她认为,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降费成为了提升产品吸引力、争夺客户的重要手段。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也指出,近期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激发了资金进入股市的热情,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的理财市场面临资金流出压力。理财公司试图通过降费的方式应对市场竞争,促进销量增长,以量补价带动收入提升,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与客户基础。

    然而,降费并非长久之计。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降费能够直接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从而提升市场活跃度,但过度依赖费率优惠来吸引客户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耕投研,才是长久之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理财公司应如何破局?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才是关键。

    “理财公司应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做好理财资金配置,在保持理财产品安全稳健的前提下,提升投资收益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他认为,只有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方式提升理财产品吸引力,才能更好地服务投资者。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强调,提升投研能力是理财公司打造综合竞争实力的重中之重。他建议理财公司应持续提升多资产、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并借助更有效的投研一体化机制,提升研究的综合价值贡献。

    同时,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提醒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不应将费率高低作为唯一因素。投资者应基于自身的风险偏好、流动性需求、投资能力等因素综合配置资产,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此外,他也提醒投资者不能因理财产品购买门槛降低而盲目投资,低门槛并不意味着低风险,应清楚认识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谨慎选择投资产品。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广告
    广告

    网站首页 | 要闻 | 公司 | 宏观 | 新股 | 国际 | 银行 | 券商 | 新三板 | 科创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与报价 - 使用许可协议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20 实投财经 版权所有 | 京ICP备20210074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