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新规的正式落地,国内商业银行今年纷纷加快了探索资本补充渠道的步伐。通过二级资本债、永续债、配股等多种工具,银行们正积极开展“补血”行动,以提升自身的资本实力。
永续债发行规模激增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永续债的发行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大关,较去年全年增长了两倍有余。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积极贡献。具体而言,今年有5家大行和8家股份行成功发行了永续债,合计发行规模高达5510亿元,占据了发行总量的绝大部分。然而,与去年相比,参与发行的城农商行数量有所减少,今年仅有20家参与。
永续债作为可直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自2019年推出以来便受到了广大中小银行的青睐。但由于其对发行主体近三年连续盈利等有一定要求,目前仍难以覆盖至更广泛的农商行、农信机构、民营银行等。
内源性补充受限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扩张放缓、净息差收窄、营收下滑,银行的内源性资本补充也受到了不小的限制。在经济转型的换挡期,商业银行的盈利指标难以迅速扭转,依靠自身利润留存以增加资本的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同时,中小银行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本管理规划,资产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导致资本耗用较多。
外源性补充存挑战
在探索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方面,银行虽可选择IPO、配股、增发、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等多种工具,但实际上这些渠道也存在着不同的限制条件。除了部分优质的区域银行外,多数中小银行参与上述渠道的程度较低。加之盈利和分红情况不甚理想,中小银行的股东增资意愿不足,难以吸引到战略投资者。
不过,值得提及的是,针对外源性补充不足的问题,今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山东等地多家城商行启动了增资扩股计划,并获得了监管批复。
中小行资本补充待破局
资本是银行经营的基石,也是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随着资本新规的实施,国内商业银行对资本的规划更为审慎。虽然当前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仍符合监管要求,但面对潜在的补充压力,银行仍需积极寻求新的资本补充途径。
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来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数量庞大的村镇银行群体却仍未得到惠及。针对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已多次表态将积极研究补充资本的可行措施,以增强中小银行的资本实力和风险抵补能力。
近期,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大型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消息,也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方案的推出带来了新的预期。市场正拭目以待,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利好政策能否如约而至。